文|齐亚伦
12月21日,金立在东莞工业园发布超级续航品类新机M5 Plus,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接受了专访时称,不存在纯粹的运营商品牌,也不存在纯粹的线上品牌,全球开放市场决定品牌生存。
手机品牌的生存困局
2015年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最为惨烈的一年,如何在这片血海中生存下来想必已经成为摆在手机厂商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2—3年内,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行业不会只存在2个品牌,也不会存在20个品牌,在我看来手机行业全球6—10个品牌。”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表示,未来不存在纯粹的运营商品牌,不存在纯粹的线上品牌,也不存在区域性品牌,全球化、开放市场才能决定品牌生存。另外,缺乏灵魂人物的手机企业同样无法生存。
谈及近期接连的手机供应商倒闭事件,刘立荣认为,手机行业品牌会越来越少,但是产品会越来越集中,品牌的规模会越来越大。而作为一个品牌来讲,合作的供应商不可能五六家,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两三家就差不多了。所以上游的集中是必然的,这种倒闭会越来越多。
印度成为全球化重点市场
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品牌将海外手机市场拓展作为重中之重。而金立自2010年开始,便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金立全球出货量2800万台、海外约占55%,而仅印度市场就卖出400万台。
2015年,金立的全球出货量达到了3000万台,目前在生产的机型有F103,金钢、S6、M5和M5 Plus,从六七月份开始,呈现出了向重点机型跑量的局面。
“2016年,海外市场1600万台保底,争取突破2000万台。”对于2016年国际市场的销量,金立董事长刘立荣满怀期望。
作为海外市场的负责人,金立总裁卢伟冰表示,未来海外市场将会重点布局印度和尼日利亚市场。“我们认为在未来格局里,这三个市场(中国、印度、非洲)将占据全球50%的市场份额。”
卢伟冰还强调,海外市场受汇率等因素影响较大,例如尼日利亚市场兑美元汇率就经历了“过山车”行情,而印度市场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汇率波动,因此,若是来年印度市场汇率稳定,手机销量达到预期,那么金立海外市场的销量则能够达到2000万台。
据卢伟冰介绍,目前印度市场市场容量大约是2.5亿台左右,智能机和功能机各占一半。其中,三星占35%,本土品牌占45%,苹果、索尼和LG占10%,剩下的10%就属于中国手机品牌。
“从消费力来讲,印度跟中国相比差很多。我们看到,iPhone 6s发布之后在中国创造单月700到800万台的销量,而在印度大约是10万台量级。”卢伟冰认为,这对中国品牌反而是一个好机会,物美价廉的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符合印度市场的消费力,预计明年中国品牌能在印度抢占约20%的市场。
始终坚持全球开放市场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渠道之争已经从过去单一渠道向全渠道竞争蔓延。
对于明年的市场规划,刘立荣强调,金立线下仍坚持开放市场,线上策略是作为品牌产品推广传播的阵地。
“不存在纯粹的运营商品牌,也不存在纯粹的线上品牌,全球开放市场决定品牌生存。”刘立荣表示,前两年被电商搞的云里雾里,但是现在行业一致意见是未来一定属于开放市场。
在刘立荣看来,开放渠道已经成为手机厂商的竞争壁垒。“现在的线上品牌很危险,因为线上品牌是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也许你这个月能卖200万,下个月就可能只卖10万台,但开放市场不一样,它是一个体系能力的积累过程。”
卢伟冰也表示,手机厂商如果没有开放渠道,品牌非常难以支撑,尤其是品牌溢价,品牌溢价建立不起来,规模反过来也会受影响。在海外战略方面,金立同样定位于开放市场。“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中国和印度没有本质的区别。”卢伟冰表示,印度也是一个完全以开放市场为主导的市场,这也是金立一直坚持重点拓展印度市场的原因。
“在全球市场之内坚定做好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坚决做好线下渠道以及建立品牌,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追求规模的壮大。”卢伟冰表示,未来没有规模很难生存,这也是手机行业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目前,金立在印度已经有一万名员工,而尼日利亚则已经有1000名员工。
在智能机时代,金立已经走过不少弯路。从最开始希望金立品牌时尚化、年轻化,到从去年下半年度开始,重新明确金立的商务定位,金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此外,刘立荣还透露,金立明年将会推出“超级续航+”,它以“超级续航”为基础,至于“加什么”并未具体说明,但已经做好准备。
更多有态度内容请下载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