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王崧舟辞去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离开小学语文教育岗位,前往杭州师范大学任教授”的消息,成为浙江教育圈中最热的新闻。
50岁的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崧舟是国内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2001年起,他担任校长仅仅5年,就让这所普通的小学跻身杭州新兴名校行列。
“我今天下午已经跟新任拱小校长办理好了移交手续,新学期后我将赴杭州师范大学任职。其实,我的本职没有变,还是当老师。”王崧舟1日向澎湃新闻表示。
王崧舟,浙江上虞人,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2001年8月,王崧舟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首位对外引进的人才,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他开创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并担纲编写的《诗意语文读本》系列教材,目前全国中小学中有数以万计的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语文理论研究工作者对此进行实践和研究。其中,王崧舟直接指导的老师有数百人,培养了20多名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4人的课堂教学在国家级赛课中获一等奖。他因此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等诸多殊荣。
王崧舟将以教授身份前往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报到,参与该院“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最大亮点是培养优秀的小学全科教师。2014年9月1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杭州师范大学申报入选的《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是浙江省唯一入选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
杭师大教育学院院长童富勇告诉澎湃新闻,全科教师是指能胜任小学语数科课程的教学任务,又能熟练掌握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中任意两门技能的老师。今后,杭师大将尝试“U—S—S”(大学、学校、学科)实践类教师教育课程的协同共建模式。在该模式下,大学教师、学科教学专家与小学一线名师名校长,共同组成实践教学专家团队,把大学课程直接搬到一线中小学课堂中,把中小学一线教师请到大学课堂。在未来5年,学校还将引进3至5名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学前教育一线的名师和名校长。
以下为澎湃新闻和王崧舟的对话:
澎湃新闻:为何离开32年的小学教育岗位?
王崧舟:今年50岁了,“五十知天命”理应选择安定,但我经常自问现在的状态真是我想要的么?在此之前,我在小学教了32年书,其中20年担任小学校长的职务,自我感觉已经到了一个职业的倦怠期,想寻找精神成长的新突破口。这个时候选择跳槽,无关名利,纯粹是想对自我价值的再次提升。
澎湃新闻:选择当大学教授出于何种考虑?
王崧舟:我在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国内基础教育中各种硬件并不比国外逊色,但教育水平却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关键在“人”身上。我们学校每年都要进不少教师,我发现新进的老师缺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对职业情怀、教育的同理心(又称换位思考,澎湃新闻注)。教师的整体素养不尽如人意,与师范类院校的课程体制建设有关,要解决这一现状,还是要从源头去找,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澎湃新闻:这一转变有什么机缘?
王崧舟:2015年2月,我了解到杭州师范大学推出了“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聘请小学一线名师名校长担任该校的教授。我考虑半个月后递交了简历。我感觉优化和改变现有师范育人模式的意义,远大于我在一所小学里所能作出的贡献,在那个舞台我能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此后,通过选拔、考核,我收到了杭州师范大学的聘用通知。
澎湃新闻:你觉得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会有哪些不同?
王崧舟:我一直认为办学的核心要素是“人”,“人”的核心要素是“心态”,“心态”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比如,一二年级学的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传统蒙学;三四年级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五六年级学《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等,全体老师不分学科集中研修国学,就连后勤人员都会学习国学。
你会发现,我们学校教书育人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学校的每一个人。通过“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管理机制、教育机制、工作机制,改变人的消极心态,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和精神幸福。其实,从这一点来讲,对大学生的培养与小学生的教育是有相通性的,都是通过传统文化培养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职业情怀、同理心的灌输。
澎湃新闻:到杭州师范大学后你会做哪些工作?
王崧舟:我当时是被聘用人员可以“从招生选拔、课程模块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探索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所吸引的,这个项目对于杭师大和我来说都是新的挑战。我最本职的工作当然还是教师,从事小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同时还会承担一些学术研究工作、参与本科生教材编写等。我从30多年小学教学的经验出发,给师范教育带去一些更为真切的一线需求,或许这样更有助于教师能更好的适应和融合小学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