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到假期,有偿家教就会成为热门话题,是广大家长和教师之间矛盾的焦点。多年来,为治理有偿家教,教育部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几乎年年都发禁令,而且言辞一年比一年严厉,处罚措施也越来越严苛。然而,有偿家教却是屡禁不止,只不过从半公开转为全地下,越来越具有隐蔽性。
就像所有的教育问题一样,有偿家教现象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找到根源,只堵不疏,不仅不能彻底根治,反而会连带产生新的问题。今天,我们刊登的这3篇文章,呈现出有偿家教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形态,以及家长、老师站在各自的角度对有偿家教的态度。只有把相关利益群体的诉求摸清楚,治理有偿家教的措施才能更有针对性。
班里同学几乎没有不在外面上课的,而且都暗暗较劲,比谁能到某某有名的老师班里上课
小小县城十几所公办学校,满大街都是老师们的辅导班,还用得着“暗访”?“典型”是抓过几回,但都是在偏僻乡镇“暗访”出来的
有些学生到社会上办的辅导班去了,家长一分钱没省,学生也一样写作业,这钱叫老师拿了,大家干得还有劲点
放假了,北方某大城市高中物理老师董磊比平时更忙了。
董磊有个记得密密麻麻的日程表,表的两面像镜子一样,显示着他不同的身份:这一面,他是市重点高中骨干教师、年级组长、学科带头人,曾带出好几个状元班;而另一面,他是校外辅导界的“金牌名师”,传说中“经他指点,学生必能快速提分”。
面对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频出的禁令:禁止公办学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董磊有自己的原则——凡是自己班里的学生,可以免费辅导,但他在校外的辅导班不接收自己的学生,理由很简单:该讲的,在课堂上全讲了。他觉得,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但总有家长托各种关系找到他,近乎“哀求”地希望孩子能跟着他补习,“我们愿意花钱!”
一边是越发旺盛的家教需求,一边是教育部门的一道道禁令,但“有偿家教”始终屡禁不止,相关禁令也被称为“最难执行的禁令”。
家长主动攒班,心里有“小算盘”
“又是陈鹏的妈妈!”董磊看了一眼手机,10多个未接来电,全是一个电话号码,他皱了一下眉头,按掉了电话。
这是这学期被他回绝的第三个学生家长了。前两个,只是希望让孩子在校外辅导班继续跟着董老师上课,被董磊婉拒了,“我在学校讲的比在外面只多不少,孩子有不明白的来问我,没必要重复听”。
而陈鹏的妈妈则明确表示,想当董老师的“经纪人”,“我好几个同事都听说您是金牌名师,可您在外面的班早就报不上名了,干脆咱自己攒个班吧!”
这样的家长,董磊见过太多了。曾经有一位隔壁班姓赵的家长找到他,也是同样的一番话,“我给您攒学生、我负责收费,每堂课一小时,固定给您1500元,您什么都不用管!”按照这位家长的说法,如果攒齐10个孩子,每人每节课只需要花150元,如果再多招点人,那么平均到每个学生头上的费用可以更低。
当时董磊觉得,自己只管讲课也挺好,可“没想到家长是有私心的”。班里学生的人数并没有像赵女士说的那样“再多招点”,而是固定在起初的8个左右,因为家长其实并不希望更多的孩子来听名师讲课,用她的话说,“大伙儿都听会了,我们孩子的优势不就没了?”随后,因为这种家长自治的松散管理,后来又有几个学生退出了,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孩子平均学费自然就提高了。赵女士又来跟董磊“磨”,能不能把课时费降下来。一来二去,董磊感觉很不舒服,他觉得作为老师还是得有点“道德洁癖”,“张口闭口就谈钱,好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剩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了。”
此后,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底线,不再直接与家长谈钱,只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课外培训机构讲课,早早谈好一个学期上多少节课、挣多少钱,后面上好课就行了。“在哪儿都一样教书,怎么就有违师德了?”
董磊是个很讨学生喜欢的老师,枯燥的物理定理,总会被他“变”成一些特别有趣的小实验,让学习变得好玩起来。“他会梳理出一套知识体系,像裁缝一样穿针引线就把厚厚一本书里的知识串了起来。”他当年的物理课代表梁爽如今已经在美国华尔街工作,提起董老师的课一直赞不绝口。
在学校里,董磊是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教两个班的物理课,还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同时还作为学科带头人进行很多教研工作。他带的班,成绩总是在年级名列前茅。班主任是个特别操心受累的活儿,这个冬天,董磊总是腰疼,连着当了5年班主任的他申请下学期不再连任,可几天前领导找到他,说今年是学校拼成绩的一年,希望他能再多坚持一下,他同意了。也正是因为他在校内良好的口碑,他在校外培训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不管在哪儿,我都会尽全力把知识教给学生,这是最基本的师德。”董磊说,他并不认为在校外给其他学生上课就“有违师德”,相反的,能把自己总结的一套学习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学生,不是更好吗?而自己收取合理的报酬,“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与董磊同样来自市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陈伟,则喜欢到处赶场讲课。熟识他的人都说,陈伟这几年买了房子,换了车。
早上8点到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半,晚上还有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这就是陈伟的寒假课表,他自嘲说,“满得连根针都插不进去。”中午,他得从城市这一端的培训班赶到另一端的培训班,午饭就用一个面包打发了。
很多培训机构都愿意请陈伟去讲课,他讲课个性鲜明,学生喜欢,更重要的是他的配合度高,业余时间比较多,愿意上更多的课,这几年恰好他辅导的学生总有考上名牌大学的,也让他的身价大增,成了几个培训机构争抢的“招牌名师”。
陈伟从不讳言自己靠讲课挣钱,“我有能力、有精力在业余时间凭本事赚钱,怎么了?!”他和妻子的父辈都是农民,前两年,妻子又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家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陈伟一个人肩上,这也是他比其他人更“拼”的重要原因,“我是个男人,谁都愿意有更好的生活,我也不例外;我付出自己的智慧、劳动和汗水挣钱,无可厚非!”
陈伟在学校也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不接受任何教学以外的工作,也不在乎各种评优。但他的语文教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学生特别喜欢听他的课,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也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在外面讲课有名的老师,在本校的教学成绩都很突出。”陈伟说,现在的家长很“神通广大”,哪个老师带的哪个班成绩如何,家长都能摸得一清二楚,“你要是本校的学生都教不好,谁还请你去讲课?”有偿家教加剧应试教育不良竞争
孩子马上要初三了,数学学起来有点吃力,一直坚持没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曹玉倩终于决定找个名校老师“一对一”给孩子补补。她发动全家动用各种关系,终于联系上了一位重点学校的老师。因为是熟人关系,这位老师死活不收钱,曹玉倩心里直犯嘀咕:一次两次不收钱可以,可是长期下去,都不好意思把孩子往老师那送了。最后她还是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高档护肤品套装硬塞给老师,“现在这个社会,礼尚往来很正常,凭什么老师就该一味付出!”
曹玉倩原本是家长中“主意正”的一个,她一直觉得只要孩子上课认真跟着老师听,不用上什么辅导班。直到孩子这次的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数学才68分!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她再也坐不住了。孩子回来说,班里同学几乎没有不在外面上课的,而且都暗暗较劲,比谁能到某某有名的老师班里上课。她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但她内心还是挺纠结的,一来觉得老师给孩子补课,付出辛苦,收取费用挺合理的;但同时,她也在想,如果真的把课外辅导全都禁止,似乎也挺好的,这样大家也都不再较着劲儿到处找老师补习了。
这也是教育部门严令禁止有偿家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严禁有偿家教刻不容缓!”一所市重点中学校长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偿家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反过来加剧了应试教育的不良竞争。
一些培训机构一味追逐利润,打出“高考出题老师”“高考阅卷名师”“某重点高中把关教师”等噱头,对家长而言,难以甄别其真伪,只能宁可信其有,病急乱投医。解决执行难,应建立完善的机制
“对待有偿家教不应简单‘一刀切’。”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李老师是一名中学特级教师。他认为,目前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比如教师上班时间的界定、业余时间的身份和责任等,并没有明确的认定。因此,要想禁止有偿家教,首先要在政策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
他认为,应该严惩的是那些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教师,“这是严重的违背师德。”而对那些用空余时间,帮助那些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补习,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也可以理解,“老师应该树立师德‘典范’,但并不等于不用‘吃饭’。”
他也提到,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现在教师工资也提升了不少,很多地方已经达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因此,“老师不能把眼睛只盯在钱上。”
另一位教育专家则指出,造成有偿补课风行的原因,主要是地区间、学校间的师资水平不均衡,而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提高成绩。在这种矛盾之下,简单地禁止有偿补课,必然造成禁令出台后的“执行难”。
他认为,现在唯分数论的升学考试评价方式,导致了家长和学生把目光全都集中在提高成绩上。“但这并不能怪家长,而应靠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机制。”
因此,治理有偿补课,不能仅靠一个禁令,而需要配套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学生升学和评价方式的改革等,否则,还将是一道“最难执行的禁令”。
(应采访对象要求,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