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之墙”四字被抠走。
友善墙上没一件衣物。
友善墙旁停了一辆汽车
一面朴素的墙,跨越国界,来到中国,来到四川南充。在这面“友善之墙”上,任何人都可将自己多余的衣服挂上,而有需要的人则随时可将它取走。它传递着一个美好愿望:不让困难人群在冬季瑟瑟发抖。
当朋友圈中传出南充首现的“友善之墙”,不少网友纷纷点赞,希望出现更多的“友善之墙”。然而,当爱心还没四处发散,“友善之墙”就已经“阵亡”。因衣物随意丢弃路面,发出恶臭。最后以影响市容市貌被投诉,环卫工人将衣物收走。
爱心公益遇尴尬
晾衣杆被偷
王靖雯,南充“友善之墙”的发起人。今年25岁,在南充一所职校任美术老师。不久前,王靖雯得知“友善之墙”传递到了成都、重庆、青岛等地,下一站是哪里?她便有了接棒的想法。她表示,这么做就是希望“一些人能够在‘友善之墙’得到急需的帮助。”这也是她第一次做公益。
“友善之墙”就是一项公益活动,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急需之人。在寒夜打扫街道时,环卫工人可取用墙上的衣服保暖;瑟瑟发抖的流浪人员可以取用衣服、鞋袜用来御寒等等。
2月2日晚,王靖雯和其他4名年轻人,专门找来绳子和木杆,将其固定在白塔大桥下面的桥洞里。“第一面墙在马路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于是第二天我们把‘友善之墙’移到了临江的桥洞下。”
王靖雯介绍,因为之前通过朋友圈的传播,补充的衣物越来越多,一根晾衣杆根本挂不下,她就和朋友又买来一根铁质晾衣杆。可几天后,晾衣杆竟被人偷走,衣物随意丢在地面。“说实话,心里还是挺难受的,有点灰心。”
记者调查:“友善之墙”被扣走 捐赠衣物一件不剩
从最初的“捐赠衣服压断晾衣杆”到如今的衣物随意丢弃,友善之墙”又发生了什么呢?2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模范街白塔大桥桥洞处的“友善之墙”。没有一件衣服,一根晾衣杆被挂在空中。除了川流不息的车辆,鲜有行人走过。若不仔细观看,还以为墙面上是谁的涂鸦之作。
“友善之墙”位于墙洞两侧。桥洞一侧,在约3平方米的墙面上,墙底用蓝色颜料打底,上面画上白色的树。
左边写着“友善之墙”、“需要的人可以拿走它们”等字样;右边写着“任何人都可以将自己多余的‘衣服、鞋……’留在这里和对面”。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临江桥洞的“友善之墙”,临江的“友善之墙”依然没有受到善待。没有一件衣物,墙面上“友善之墙”四个字也被人抠去。
环卫工人:基本无流浪汉 多为老年人取走
难道所有衣服都被所需之人取走了?徐师傅,是负责模范街到白塔大桥的环卫工人,每天在这路上不知要走多少个来回。从“友善之墙”开始时,自己便看见了它的变化。“基本没有流浪汉来取,这衣服大多都是老年人拿走的。”徐师傅告诉记者,自从这墙面上开始挂衣服开始,白天路过行人更多都是打望两眼,不少散步的老年人,趁着天黑取走衣服,但是看衣着,他们压根不像是需要帮助的人。“因为衣服很多,挑选时不少衣服滑落,被他们踩在地上,也不会捡起来。”
随后记者又询问了负责滨江大道白塔大桥处的环卫工人。“因为影响市容市貌,被取缔了。”他们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的阴雨绵绵,加上捐赠衣物被随意丢在地上,衣服上满是污水和泥垢,时间一久,便发出一股臭味。有些骑电瓶车的人远看以为是个垃圾堆,就把手中垃圾随手一甩。
公益人士:考虑监管问题专人管理必不可少
“从现实来看,让捐赠受助双方完全自助只会一地鸡毛,安排专人管理必不可少。”金丝猴群公益联盟负责人金高峰告诉记者,在这方面,爱心机构、慈善组织等可以用好志愿者服务资源安排专人打理、把好关口;通过规范化运营实现捐赠规范、取用有序,从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于满溢的爱心和茫然的需求者,做好宣传、引导也应该是管理工作的一大重点。
金高峰所在的公益组织,从事公益事业已经6年。他认为真正需要旧衣服的地方,其实是偏远山区。如果愿意,金丝猴可以接收市民的旧衣物,将其送给有帮助的人。
另一公益人士也表示:“建设爱心墙时,要考虑它的监管问题,不能盲目设立。在方便捐受双方的同时,应该保证它合规,且处在管理之中。”
/新闻链接/ 何谓“友善之墙”?
据报道,“友善之墙”最早兴起于伊朗。当时是2015年,伊朗遭遇严重寒潮,加上国家经济危机,社会上流浪者激增。面对严寒,很多流浪者最需要的就是保暖的衣物,于是有人就开始在墙上挂放衣服,并命名“友善之墙”。这是一种低成本却高效率的慈善,至于是谁先发起已经无从考究,但是这种在墙上挂衣服的“友善之墙”却在伊朗流行起来,并帮助了很多的无家可归者。目前类似的“友善之墙”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出现,实现了旧衣的再利用,也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陈俊君摄影报道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