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
而目前,上述三个领域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情况各不相同。互联网+方面,主要集中于传媒、教育、医疗、工业互联网、金融等领域,同时,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
以互联网+医疗为例,国家医保局近日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求做好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协议管理,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强化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设施。
光大证券医药生物分析师林小伟认为,随着上述工作的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迎来了3.0时代,有望开启多层次的三医联动,即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互联网医疗行业有望于2020年迎来多重催化,行业加速发展拐点即将到来。
大数据方面,自2014年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便成了各界关注点。据IDC统计,2020年中国大数据相关市场的总体收益预计将达到104.2亿美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6.0%,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
宝鑫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大数据在打造数字政府方面的应用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很重视数据产业基础环境建设,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都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据郑磊介绍,在政府主导下,大数据产业与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等方面深度融合,以及大数据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的结合,都能较快用于提升数字化社会治理水平,此外,大数据赋能制造业可以有效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未来这一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将迎来较快提升。
人工智能方面,经过近年不断地创新、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收获期。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市场规模为104亿元,在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222亿元,随着未来AI开放平台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国内人工智能产业5年内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左右。
在产业融合层面,人工智能领域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IT行业、智能驾驶、网络安全、金融风控、在线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
德勤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使用人工智能占比较高的产业依次为:IT(63%)、网络安全(29%)、生产/制造(16%)、工程/产品开发(16%)。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产业的应用场景的广泛运用,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效益,比如在工业生产领域,通过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帮助生产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和人工开支等等,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诸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这一新风口正在来临。
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更多的是给战略性新兴产业找到应用场景,帮助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实现落地,因为这些技术的开发本身需要与其他应用产业融合发展,使新兴产业能够拥有更长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传统产业也需要新技术去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比如工厂生产线之间的智能互联、数据共享,提高产业链上下游的生产效率等。记者 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