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开年,房企集中发债储粮。作为传统发债高峰期,今年1月房企抢发美元债现象明显,融资利率也创下新低。
据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资总额继续下滑,40家监测的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894.73亿元,环比下降9.02%,整体融资规模收敛。
“与以往年初机构额度宽松不同,今年开年房企融资情况并不乐观。除了公司债融资金额大幅上涨,其他融资渠道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境内融资渠道全线受困。”同策研究院分析师陈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三道红线”与“五档房贷”双管齐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比进行集中管理,对境内融资造成一定打击。在境内整体融资环境愈发紧张的大背景下,房企只能转战海外市场,抢跑所剩无几的融资窗口期。
境外融资规模加大
“一般来说,部分财务盘面较好的房企,有可能倾向在一季度完成全年融资计划,提早布局之外,这也与企业自身融资周期有关。”地产分析师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1月份,美元债融资成本较低,不少房企都加大融资规模,借新还旧。
同策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40家典型房企融资以美元为主,人民币次之、港元第三,非人民币融资总额上涨,融资金额为488.84亿元,环比上涨22.13%,占融资总额的54.64%。其中,美元融资总额478.82亿元,占融资总额的53.52%,环比大幅上升448.87%;港元融资总额为10.02亿元,占比1.12%,环比下滑96.80%。
“一方面,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放水导致美元供应量激增,利率下降。与此同时,我国相对稳健的货币政策,利率走势平稳,汇率水平相对升值,是激增的境外货币在资本的推动下寻求稳定增长的投资方向。”陈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监管层面对于房地产企业以及相关融资渠道、额度的管控愈加严格,而境外相对宽松,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海外融资火爆。
“整体看,境内房地产销售有所缓和,但房企最近依然增加一切融资手段,尽量大额度融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主要出于未雨绸缪的动因,另外,在“三道红线”呼之欲出情况下,企业正在抓紧窗口期,美元债融资成本创新低之下,房企融资热情更高,有利于置换之前的高息债。
美元融资成本走低
在已披露的数据中,融资成本最低为碧桂园在1月5日发行的5亿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优先票据,融资利率为2.7%。而1月份融资成本最高的为当代置业额外发行的于2024年到期的7700万美元绿色优先票据,融资利率为11.95%。从1月份已披露的融资利率来看,房企融资利率主力范围仍为3%-5%。
“融资成本一般与借款的金额、时间、企业自身的素质以及相关的增信措施有关。”陈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就1月份来看,央企以及稳定性较高的民企的融资优势较为突出,而反观部分融资策略较为激进的房企,如当代置业,融资成本一直处于高位。数据显示,当代置业2020年1月发行的债券票面利率分别为9.8%、11.95%,2019年下半年发行票据的利率分别为11.5%、11.95%,近3年来的资产负债率都在85%以上,负债率较高,稳健性相对较差。
张大伟进一步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全年美元融资只有602亿美元,2021年1月份房企抛出的美元融资案额度接近200亿美元,平均利率只有6.8%左右,远低于去年四季度的8%,部分房企大量发行利率只有5%-6%的美元债。
值得关注的是,历年一季度也是偿债高峰期,因此房企融资更为活跃,正如张大伟所示,房企积极发海外低息债,可置换高息债,节省融资成本。
据贝壳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1447亿元,较上月增加43.4%,同比增加118.9%。融资新规后去年9月-12月已连续四个月发债规模不及到期债务规模,这一趋势被2021年首月发债高峰终止,而2021年房企偿债规模将不断走高,房企全年偿债压力将不断增大。
在这种局势下未来融资环境会如何?陈舒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整体看,2021年疫情尚不明朗,影响全球经济动荡,加之国内愈加严格的监管政策尚未有具体落地方案,因此未来融资环境还有待观望。记者 王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