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9日电 (张晓赫)一边是八部门联合发文清扫混改路障,一边是国资委下发“双百方针”意将混改由点及面全面铺开,进入下半年,国企混改再出发的信号愈发强烈。
痛点、难点仍在,改革进入纵深之际,如何更好回应社会关切,顺畅推动混改进程?
“混改不是物理上的加减法,要促使它发生化学反应,还应该围绕化‘与谁混’‘如何混’‘怎么合’几个关键问题寻找答案。”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专题研讨会期间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企改革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焦点、热点、难点,全面激发混改的化学发应,将为新时代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活力。
与谁混:“绿地式”混改的“金三角”股权经验
“‘与谁混’,本不应成为问题。但近几年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做法。比如,用国有企业之间的整合重组或用国有资本之间的交叉持股代替混改,这些物理上的加减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张玉良认为,真正的混改,应该是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混合与“化学反应”。
绿地就是这种“化学反应”的推动者与受益者。上半年财报显示,绿地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增长40%;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262亿元,同比增长119%,达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有息负债总额持续稳步回落,降幅近5%。
谈及集团的稳健增长,张玉良认为这主要归功于近年来绿地自身深化混改,引进战投,完善员工持股,完成整体上市,并且积极复制改革成功经验,参与央企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结果。
张玉良回顾称,绿地的成长是时代的产物,从最初的纯国有企业到1997年实施职工持股会持股18%,再到2013年引入20%的社会资本,基本上形成了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的“金三角”股权结构,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活力,最后实现了整体上市。
此后,绿地又先后通过混改,投资入股了原宝钢建设、贵州建工、江苏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以及东航物流等国企。这些企业也均实行了“金三角”持股结构”,并带来多方共赢。其中,贵州建工混改3年,各项指标均翻了一番多,已成为贵州省仅次于茅台的大型企业集团。
“绿地的发展经验表明,国企混改最好应该形成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员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权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张玉良总结表示。
如何混:优先在竞争性领域 国有资本持股最好低于51%
我国国有资产非常庞大,国有企业种类多样,产业覆盖面广,应该优先在哪个领域混、哪个层面混、混到什么程度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门精细活儿。
“应该优先在竞争性领域国企实施混改,成熟一个推进一个,能混尽混,从而进一步打开改革的局面。”张玉良表示,即便对自然垄断行业的国企,除特殊环节以外,也应放开竞争性业务,允许社会资本平等进入、共同发展。
在哪个层面混?张玉良认为,从改革的彻底性而言,应该更多创造条件推进集团母公司层面的混改。“只有在母公司层面实施混改,才能从全局上和根本上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如果混改仅仅停留在子公司和项目层面,不去触动母公司的体制机制,这样的改革是不彻底的,也是有欠缺的。”
混到什么程度?“核心是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问题。最好将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降低到51%以下,从而让社会资本和员工持股保持一个相当的比例。”张玉良认为,国有资本的绝对控股容易“一股独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应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公开、透明、阳光地推进混改。
“如果具备条件,最好通过混改推动企业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这样既能使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又能使国有资产真正做到‘进退有序、合理流动’。”张玉良说。
此次,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员工持股,强化内部激励,完善公司治理。张玉良也特别强调了混改中员工持股的重要性。
“我们比较赞同在混改过程中实施员工持股”,张玉良表示,“员工持股不应该搞‘大锅饭’‘平均化’,而应该让核心员工持股,且持股额度应与其承担的责任挂钩起来。员工持股总量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30%,单一员工持股比例原则上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1%,这是比较合理的。”
怎么合:四招“排雷”
混改并非简单的“一混就灵”,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关键还在于“合”。
如何才能“合”得好?张玉良总结了4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要选对社会资本、要促进产业协同、要建立灵活机制、要塑造优秀文化。
这也是一个“排雷”的过程。
“好的社会资本,不仅仅应该带来‘钱’,还应该带来‘资源’‘智慧’与‘活力’,帮助混改企业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扩展战略视野,走出传统的僵化体制,提升竞争力。”张玉良给出了引进社会资本的标准。
社会资本对混改企业的反向选择也存在。谈及绿地参与的几次地方国企混改,张玉良说,一个排雷的重要原则就是原有的企业要“干净”,这样才有利于混改的推进。
另一个排雷原则是混改要促进产业协同。据了解,绿地在参与地方国企混改时,会优先考虑目标企业与绿地产业发展的协同性。
张玉良解释,“最好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我们不主张社会资本游离在外,搞所谓的财务投资;更不主张社会资本把混改企业仅仅当作平台,脱离产业发展大搞所谓资本运作。”
目前,绿地参与的混改企业多集中在基建领域,这也与绿地实施的“大基建”战略相关。张玉良说,“未来,绿地混改还将扩展到消费升级领域,比如采购、科创、金融等,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时代,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重要载体,可以与上下游产生关联的领域。”
能否借混改实现机制变革,是混改企业需要跨过的第三关。“要以混改为契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股权进退机制,使企业的运行、决策、薪酬、激励、约束等充分市场化。”张玉良认为,这些市场化改革,将有效避免持股变成一潭死水的不利局面。
此外,张玉良特别提到,混改后,企业着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也将有助于打造同频共振的和合前景。“比如,要弘扬企业家精神,特别是要通过实施员工持股,实现利益捆绑,激发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主人翁”意识,推动企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