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刘强东的“美国一夜”,让京东蒸发了600亿市值,并陷入“深刻反思”阶段。半年之后,京东高调宣布董事会批准了针对公司董事长兼CEO刘强东的一项为期10年薪酬计划:10年内,刘强东每年基本工资为1元,且没有现金奖励。
网民霎时群嗨:东子,够兄弟!
前阵子,钛媒体公布了一份《高管个人年薪Top 50》的名单。其中,刘强东分别在京东健康和京东物流拿2.28亿、1.35亿年薪,位列榜单第4、6位。
但这份榜单没引起啥反响。大家记住的还是“1元东子,够兄弟。”
轻易不要相信一个在公开场合只谈情怀的企业家,他可能会在背地里啪啪打你的脸。
创始人、大老板从上市公司领多少薪水,更多是作秀,因为除了工资,他们有的是办法从上市平台身上赚到钱。特别是房地产这种结算和销售有时间差的行业,几乎每一份报表都是被“美化”的。其背后,资本从哪来?到哪去?才是终极问题。
泰禾:神秘的建筑公司
有粉丝问泰禾董事长为什么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那就先聊聊泰禾。
2020年,泰禾集团累计向一家名为中城建投的建筑公司累计支付了63.8亿元的工程款。按照正常的工程合作进度,泰禾应该支付给中城建设结算的金额应为15.58亿元。
在泰禾暴雷的当年,泰禾拖欠甚至暂停了无数家合作商的结算,却向中城建设预付了远高于正常经营的工程款。中城建设的面子,真是不知道谁给的。
更让人吃惊的操作还在后面。
2020年底,泰禾、泰禾全资子公司嘉兴焜昱、中城建设在私下签订协议,将泰禾欠嘉兴焜昱的69亿债权,转让给了中城建设。
按照计算,中城建设原本应该归还泰禾多支付预付工程款,结果被转入的这69亿元债权抵消了。中城建设不仅不用还钱,泰禾还倒欠中城建设5.2亿。
中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
它由福建正同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投资,这家投资公司的实控人刘品香同时控股9家建筑工程、景观园林、文化传播、物业管理公司,同时,还入股泰禾影视等公司。刘品香持股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泰禾的精准合作公司。而中城建投,也几乎是泰禾在各地泰禾院子的建筑总包。
无论从公开信息上,还是泰禾公开口径,都看不出黄其森以及泰禾集团跟这家中城建设有直接关系。但在泰禾内部一些部门,早已经把中城建设当成了一家人,泰禾的IT部门曾经在泰禾集团的OA泰信系统中将中城建列为一条业务线,然后又被火速撤下。
即便上市公司出现再大的问题,这些看似乙方合作公司但实际上和企业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公司,成为大boss们暗度陈仓的最佳通道。
碧桂园:公司之外的家族产业链
最近凤厂的新闻也比较多,那就再来说说凤厂。凤厂是地产+服务双上市平台,大股东是公主本人,在公司内部,你甚至找不出几个他们家的直系亲属,但背后却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产业链。
杨文杰,不会出现在碧桂园高管名单中的人。但他曾在碧桂园体系中的370家担任法人代表等重要职务。碧桂园内部一些重要文件的盖章都要经过他的手。虽说表面上,凤厂已经建立了规范化的职业经理人体系,但实际上杨文杰这样的家族“亲信们”才是凤厂的把门人。
还有巨大根藤掩藏在上市体系之外,发生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例如,一家叫“佛山市顺德区华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和凤厂旗下相当多的开发公司有业务往来,它由佛山市顺德区荣欣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100%控股,但顺德欣荣并不做楼盘开发,而是盘附在凤厂上市体系周围。
经过股权层层穿透,佛山市顺德区华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实控人指向西藏捷诚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及背后两名自然人吴业能、吴春铭。这家公司的社保参保人数为0,但业务庞大。
华顺建筑工程旗下公司还参与了大量凤厂项目的股权合作,一方面在必要时将部分高负债项目“出表”(如商丘碧御项目、湖州碧欣项目),另一方面为项目输送启动资金,同时获得合作劳务费用和股权分红两份钱。
在凤厂上市体系外,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
吴业能、吴春铭不在凤厂体系内,但一样处于杨老板家族里的核心圈层,看管着另一份资产和另一份利润。市场传闻,凤厂项目样板房里面的沙发、小区园林里面的树、甚至是一些项目的监理方都来自隐匿在杨老板背后的家族体系,他们每年都能从庞大的业务中拿走自己的一份,并且“供应商”这个身份在负债优先级上甚至先于股东。
凤厂老板甚至自豪地说,自己这几家公司每一家都在赚钱,甚至单独拿出来能做到行业头部,只不过大家不知道罢了。
这一番话,把隔壁老郁羡慕坏了,2022年1月的管理会上就开始表态:产业链上那么多环节,为什么要交给供应商去做,如果我们都自己做,利润就都是自己的。
把家族的钱曲线转移,通过信托、投资公司、合伙企业再渗透到地产项目中,获取借款和分红利润。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
除了资金,还有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间“互送”项目的。早年的合生经常这样操作,那时候还没全部实行招拍挂,地产企业的财务更加不透明,上市公司拿了地,便宜“卖”给非上市公司操盘,非上市公司拿了地,高溢价卖给上市公司,玩得不亦乐乎。
近年来监管越来越严,这样的案例少了,但并不代表没有,只不过方式不这么直接了。儿子成立一家独立的公司“创业”,和上市公司有默契地划江而治,相互不竞争,但在融资和G端关系方面可以做资源复用,用上市公司护盘,让“儿子公司”快速做大。
一手押大,一手押小,左右都是自己的。
恒大 、万科:股价反向操作
还有一种“高级”方式是在股价上做文章。曾经的恒大和万科都是高手。
恒大在2013年、2014年频繁开启“配股-回购-配股-回购”,但都是逆向操作:在股价低的时候定向增发,在股价上涨之后开启回购,在股价低时,掏自己钱包里的钱买,名曰:大股东增持,提振信心,或:补充公司资金流动性。但股价上涨之后转手用公司的钱买回股份,一进一出,持股比例不变,钱却回到自己兜里了。
那些年,这两家公司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反向操作。
恒大不断通过资产倒腾和资产评估做高利润,然后大比例分红,通过分工完成套现。万科则以“财务稳健”为由头,把利润藏起来,压低评估价,然后管理层不断增持,努力把自己的身份从职业经理人转变成股东。
如果你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你的主要收入是“工资+奖金”,如果你是一名有话语权的股东,生意应该怎么做,想象力就大了。
在创投圈有一个故事。近几年投资人越来越谨慎,看到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者,首先会让他们介绍项目,然后会测试他们的人品,最后再问问他们是不是把房子抵押,全部用来创业了。因为,把自己逼到绝境的创业者成功的概率更大。
创业圈里面则相反,经常会有人劝别人,不要把全部身家拿来创业,尽可能地尽快融资,不烧自己的钱才不会心疼,才不会扣扣索索,敢于砸钱挖人、投广告、给补贴占领市场份额,跑得慢就是死得快。
在商业领域,一家公司赚不赚钱,有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的谁的钱,谁在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