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INCJ计划,夏普的所有技术都将保留在日本国内,其业务将会重组,其中液晶面板业务将会和INCJ操控的“日本显示器公司”进行合并。此外,INCJ也计划收购东芝公司的家电业务,未来东芝和夏普的家电业务将会合并(据称还包括日立公司家电业务)。
资料显示,INCJ曾多次对陷入困境的日本实体产业进行救援和大重组。该机构持有日本显示器公司(JDI)的部分股权,这家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型LCD面板。
据称,夏普原本打算接受INCJ的投资。但鸿海一心想拿下夏普,郭台铭不断提高报价,最终夏普的债权银行和董事会选择了鸿海的收购方案。
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步成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郭台铭那么想拿下夏普,这跟鸿海的定位有很大关系。鸿海是代工企业,主要代工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而这些产品都需要用到显示面板,目前主要以液晶面板为主,而夏普的质量是很好的,所以如果价格合适能拿下来,将会对鸿海的品牌形象有着重大提升;另一方面,拥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工厂后,生产电子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将有助于增加鸿海的业绩。”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贺在华则认为,鸿海并购夏普,在技术方面将迅速拉近与三星的差距,同时也是避免三星收购夏普从而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鸿海成功收购夏普,在业内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鸿海的业务大部分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代工为主,品牌影响力较小、利润率水平较低。但是夏普拥有一流的技术研发能力,能够有效弥补鸿海在技术研发环节的短板”。
谈到鸿海今后在技术方面能否赶超日韩,贺在华表示,这还需要看其和夏普整合之后,夏普的研发能力能否得到保持。
紧急叫停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这场联姻即将尘埃落定之际,鸿海方面又紧急叫停了这项签约。
鸿海称,由于夏普于2月4日早上递交了一份新的关键文件给鸿海团队。鸿海在25日当天通知夏普,其必须厘清内容,并在双方达成公示之前暂缓签约。外媒称,该文件是夏普一份3500亿日元的或有债务清单。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虽然表面上看,以62亿美元就可以收购夏普,但实际上成本远远不止。因为夏普已经亏损多年,自身缺乏造血能力,可能夏普的债务比鸿海当初想象的还要多,鸿海必须考虑清楚,未来可能难以消化夏普的沉重债务。”
梁振鹏表示,目前的情况可能是,鸿海想跟夏普现在的股东去商议这些债务谁来承担,承担多少的问题。
刘步尘也认为,夏普披露的信息对它的财务表现可能让鸿海出乎意料。
本月初,夏普发布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夏普2014财年(至2015年3月)净亏损2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2015财年前三季度(2015年4至12月)净亏损108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3亿元),其中反映主营业务收益的营业利润为亏损290亿日元。
这无疑为这笔交易的结局蒙上阴影。毕竟,“悔婚”的事儿,鸿海对夏普也不是第一次做了。
早在2012年,鸿海曾与夏普达成协议,准备收购后者9.9%的股份。但是由于业绩未达预期,导致夏普股价暴跌,郭台铭在第二年放弃了收购夏普股权的计划。至此,夏普高管对郭台铭失去了信任,不愿再合作。
而此次,为表诚意,郭台铭最终把收购夏普的金额提升至7000亿日元,并承诺若鸿海“悔婚”,将赔夏普1000亿日元违约金(约合57.9亿人民币),这让夏普大为动心,最终接受了鸿海的“示爱”。
如今鸿海的意外叫停让人不免担忧历史重演。毕竟,在鸿海的投资者看来,高价收购夏普并不是一件好事。
“过去十年都是液晶的时代,但如今,一部分液晶正在被更薄、更清晰、对比度更高的OLED取代。在这样的趋势下,投资者担心鸿海花高价收购夏普,是否对未来产业的判断落后了?投资人看的是未来,虽然目前来看,液晶的占比远远高于OLED,但从长远看,确实值得担忧。”刘步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