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日前公布了《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这被视为解决儿童药品短缺的一大利好消息,同时也让儿童用药难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长期以来,儿童在接受治疗和使用药物时,常被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不少家长给孩子用药,都有“吃药靠掰,剂量靠猜”的经历。那么,儿童用药为何这么难?是什么原因导致儿童药品市场长期不振?记者连日来进行了采访。
“酌情减量”该咋减
“每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都不知道该怎么服药。”对于郑州市民赵文静而言,最头疼的事就是孩子生病,“许多成人药上都标着酌情减量,可到底该咋减,心里真没数。”与赵文静一样,不少家长对孩子用药就是“凭感觉”。
“由于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药品剂型非常少,所以家长给孩子服药时都是依据儿童减量原则,准确剂量只能靠自己判断和掌握,这种做法其实非常不科学。”郑州市儿童医院普通内科副主任杨颖告诉记者,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比较脆弱,特别是新生儿及1岁以下的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排除药物毒副作用的能力弱,用药应非常谨慎。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记者也查阅了不少药品的说明书,发现很少有成人药品会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说明。一些药品说明书中仅有“小儿慎用或酌减”、“谨遵医嘱”等描述,并未标注明确的儿童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儿童药为何短缺
据郑州市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海燕介绍,我国目前儿童药品研发主要的困难是缺乏临床试验基础。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政策规定,新药不能在孕产妇以及婴幼儿身上做临床试验。这也是许多药品说明书给不出明确针对儿童用药信息的原因。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5000多家制药企业,其中仅有10多家制药企业专门生产儿童药品,产品中涵盖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也只有30多家。
“与成人药相比,儿童药品对口感、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工艺也更复杂,研发投入大、耗时长、临床试验复杂,这让不少制药企业知难而退。”一名药企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现行的一些政策也成为影响儿童药品研发的原因。目前,医院处方实行“一品双规”管理,在综合医院,儿童药品的剂型和规格在招标时会受到不小影响。而现行的药品“差比价”定价政策,让儿童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与生产同样品种的成人药品企业的利润也相差甚远。
《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着重提出,“要对相应的儿童用药生产企业进行扶持,推动开展产品升级、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保障生产供应。”此外,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将发挥专业机构学术优势,及时总结临床用药经验及安全用药数据,通过建立儿童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和临床数据库,整理分析儿童用药数据并定期开展综合评价。”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应进一步增加药企的研发生产积极性,不妨多借鉴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对于家长而言,儿童用药一定要注意安全性。儿科专家建议,平常给孩子用药,要尽量遵医嘱,家庭常备儿童药品也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以免引发用药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