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年,市区厨余垃圾都将在位于小涧西的垃圾处置园区内找到新归处。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日前我市首个大型厨余垃圾专业化处置项目进入负载调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运营。作为青岛市垃圾分类终端处置的重点项目,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厌氧消化工艺,日处理垃圾500吨,建成投用后可补齐垃圾终端处理能力短板,助推青岛市垃圾处置管理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隆冬时节,位于城阳河套街道的青岛水务固体废弃物处置公司小涧西垃圾处置园区内,原本运行十多年的一处生化处理厂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由7栋高矮不同单体建筑组成的新厂房,综合预处理车间、干式厌氧发酵区、污泥脱水车间、沼渣干化车间等呈南北走势一字排开,各自独立又被各种管道和输送设备有机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刚刚建成的青岛首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也是山东省首个干式厌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综合预处理车间内传来破碎机的轰鸣声,除臭风机呜呜运转,厌氧罐内厨余垃圾发酵中,产生的沼气被输送去发电。目前负载调试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负载调试实际就是投入厨余垃圾运行,这是正式运营前经过的最后一道关,主要检验预处理系统处理线物料输送的均匀性,破碎机、滚筒筛、输送皮带等的运行效果以及检测除臭系统运行状态,进行通孔与沥水排水系统的测试等等,一旦有问题可以及时调整。”青岛洁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负责人张奇告诉记者,负载调试阶段也是对处理能力的“试压”,从每天数十吨的少量逐步增加到数百吨的处理量,这一过程大约需要半年时间。
负载调试,标志着厨余项目示范工程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通过负载调试可以确定优化方式,现场检测各单元之间是否衔接畅通并符合工艺要求,探索总结适合本项目实际进料指标特性的运行操作工艺流程与方法,逐步对各系统设备等进行全面验证,为项目在建成投产后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做好准备。
青岛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占地32810.6平方米,总投资38369万元。去年1月开建,建设期1年。该项目采用“厨余垃圾预处理+干式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处理能力500吨/日,接收处理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和城阳区产生的厨余垃圾。目前,国内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技术为主流发展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同时把可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地回收,产生沼气并进行发电,使资源、能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循环利用。
青岛市是全国首批46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厨余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提高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后终端处理能力,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质能开发,在国家“双碳”目标下,实现垃圾处置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相统一。(记者 吴 帅 通讯员 徐梦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