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建)从千里之外的北京搬到了上海青浦区。对于这个“新家”,中核建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戴雄彪坦言,除了良好的营商环境,这里能为企业发展的一大痛点——数字化转型,开出一剂良方。
戴雄彪口中的良方,就是今年启动建设的长三角数字干线——一条发端于青浦区,以数字经济为本源,沿G50主干廊道,与沿线城市联结形成紧密合作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并共同推进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协同打造一流新型基础设施的数字创新发展带。记者昨天从项目启动现场获悉,到2023年,长三角数字干线核心区将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级;2027年产业规模将扩大到万亿元级,其中青浦区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
青浦将率先建设引领长三角数字干线
戴雄彪告诉记者,拥有世界领先核电站建造技术的中核建把总部搬到青浦区,就是想借助长三角数字干线探索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道路。一方面,可以从长三角地区丰厚的数字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华东沿海地区是我国核工业的集聚地,沿着长三角数字干线,采购、运输、建造等过程都将获得更大的便利。
据悉,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发展目标为打造经济数字化的“引力场”、生活数字化的“全息场”、治理数字化的“网络场”和生态数字化的“试验场”。建设步骤上,将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实施“三步走”规划:2022到2023年,将基本形成长三角数字干线核心区,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级;2024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产业规模达到7000亿元级;2026到2027年,数字经济产业特色更鲜明,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级。
建设重点上,长三角数字干线聚焦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产业数字化、促进贸易数字化、打造数字化生活、深化数字化治理、构筑数字生态、加强区域数据合作9个方面。
记者了解到,作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原点,青浦区将率先建设和引领长三角数字干线,着力打造“一条干线、五大支柱、十个基座、三条拓展带”,并分别在平台层、应用层、基础层3个层面开展12项专项计划。现场发布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数字干线青浦区行动方案(2022年-2023年)》中显示,到2027年,青浦区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将有100个智能工厂,公开数据开放规模将达到50万条。
干线核心区域,长三角示范区“数字三体”各有分工
在空间布局上,长三角数字干线从中心到外围分为“数字天元”“数字三体”“数字星座”“数字星云”4个层次。“数字天元”指的是将青浦区打造为长三角数字干线枢纽城市,而青浦新城将作为干线的“核中核”。将在明年基本建成的“数字三体”指的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囊括沪苏浙,探索数字化深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朱正伟表示,长三角数字经济干线不仅是看得见的数据互联互通,更是一条无形的产业干线,“数字三体”在这条干线上既有协同发展,也各有分工侧重。
“协同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就是要汇聚三地和全社会合力。”青浦区委书记徐建表示,将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延伸产业链条,突破一批“卡脖子”和前沿核心技术,推出一批行业顶尖的首创技术、首发产品和首试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