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各地楼市调控政策如暴风骤雨般袭来,北京、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等20余个城市先后出台政策,有的加码限购限贷,有的重启限购限贷。此次调控与之前的政策亦有诸多不同之处,比如这轮调控热潮呈蔓延态势,“一城一策”特征明显,且力度更为突出。
而从2015年9月份楼市调控政策松动到如今再收紧,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这波牛市只持续了一年时间。那么,这轮新政实施后,各地房价是否下跌了?成交量如何变化?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北京、深圳、杭州(楼盘)等一线及部分二线热门城市新房及二手市场以探究竟。
在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等2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限购限贷在一些城市加码,在一些城市重启。
这一轮呼啸而来的“调控旋风”,相较2010年以来的多轮调控,在精细化和力度上都更胜一筹。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楼市将进入“速冻”模式,市场预期将回稳,房价涨幅或回落。然而,在新的基本面之下,这一轮调控之于房地产市场和中国经济的逻辑已大不相同。
分城施策力度空前
2000年以来,全球都在经历长期的量化宽松。在中国,A股市场从1990年至今前后历经了五轮牛熊交替。同样,中国楼市也经历了多轮调整周期。
2009年,全国楼市上演疯狂,次年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增长了16.4%。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新国十条”,将二套房最低首付提升至五成;同年9月“新五条”祭出,直至次年出台“新国八条”,调高首付比例、限定购买套数、设定房价调控目标等措施进一步深化。
政策变动之际,《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和“新国十条”、“新五条”、“新国八条”等被业内描述为“一刀切”的政策模式不同,这一轮楼市调控热潮呈蔓延态势,“一城一策”特征显著,且力度更为突出。
自今年3月25日上海(楼盘)、深圳出拳调控,昆山(楼盘)、杭州、南京、厦门、福州(楼盘)等城市纷纷跟进。而在“十一黄金周”的7天期间,楼市调控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在全国20多个城市蔓延开来。
此次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不仅对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居民进行了限购,在社保、纳税等年份要求上也颇为严厉,甚至此前已出台政策的不少城市,也在国庆期间再度加码。
除限购限贷之外,本轮调控还在“确保土地和新房供应”、“遏制各种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整顿开发企业和中介”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强化了管理,落点更细、辐射面更广。
多地成交量出现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和上一轮调控潮效果缓现的态势截然不同,这轮密集调控呼啸而来,市场预期快速回落。
中指院数据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主要城市日均成交面积环比下滑48%。超九成城市环比出现回落,各线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10月7日,新华社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言论称,宏观审慎政策措施对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合适的,中国房价涨幅将出现回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伴随部分未出台新政的热点城市继续跟进,市场或将如以往数次调控潮一样,进入一段“速冻期”,市场交投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但也有言论认为,产能过剩、信贷宽松、经济增速放缓等基本面不变,这次市场调控或无法扭转房地产的长期发展趋势。
10月2日,中国政府网转载的新华社文章《“金九银十”话楼市:多地调控政策升级能否稳住房价?》就直言,“一方面要警惕楼市有泡沫,对居民生活成本影响较大,并影响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实现经济稳增长,宏观经济转换增长动力尚需时日,还需要发挥房地产行业的支撑作用。因此政府要把握好楼市调控政策的平衡点,既要防控风险,又要稳定楼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不能忽略的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客观压力和2009年截然不同,GDP增速在上半年已经降到了6.7%。无论是信贷宽松、债务压力,还是国内外形势,2016年的这一轮调控,身处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和焦灼。因而此次调控旨在“稳住房价”,并且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而房地产也是将资金留在国内的重要渠道。”北京贝塔咨询中心合伙人杜丽虹向记者直言,经济下行压力大,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然选择。在资产配置荒的大背景下,楼市仍是资金的最好去处。
“因而用更深刻的逻辑来理解本轮楼市调控,其实可以视为‘借力楼市去库存提振经济’的一部分,即在楼市火热之后,从一线城市开始限购,将资金赶往二线;后在二线城市实施限购,将高涨的资金需求赶往三线,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拉动整体经济。”有业内人士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