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机构今天(30日)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认为,全国35个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热点城市的整体风险状况较为突出,而二线非限购城市的风险状况相对乐观。
研究结果认为,目前整体风险最为突出的十个城市依次是:深圳、厦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郑州、合肥、石家庄、福州(限于35个大中城市)。
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下一步的楼市调控,必须走出一条不同于以往的路子,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关键领域实现改革突破。
地方政府存在消极调控现象
数据显示,2015-2016年,中国住房市场逐步进入上升的周期,全国商品住房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1-4月同比增长率达38.8%,是2015年初以来的峰值,四月份同比增长27.14%,比2015年全年高出了20.27个百分点。总体房价同比增幅先快速攀升,后有所收窄。2016年3月全国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率为18.25%,9月份为12.6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则在扭转俯冲式下滑后,于2016年年初后有了明显回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增强。
报告称,与先前的楼市上涨特征显著不同,本轮楼市运行形势集中体现为是市场回暖过程中的局部过热。
分析显示,本轮楼市变化中,热点城市房价上涨过速过猛;部分城市的本地及外地投资投机需求旺盛;总量上库存连续减少。截至2016年9月末,全国商品住房现房待售面积4.1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0.39亿平方米;住房期房待售面积大约为33.24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1.12亿平方米,总库存比2015年底减少了1.51亿平方米,去库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空间错配持续加剧,一二线城市库存小、销售快,三四线城市库存大、销售慢。
报告指出,在固有的制度漏洞之下,楼市局部过热及其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购房者、开发商、金融机构、中介等市场主体以及政府部门,其于利益追求和心理预期开展合作博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