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行业下行之际,许多房企甚至于连年报的无法正常披露。
不过,作为央企一员,大悦城如期公布业绩。
数据显示,大悦城继续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唯一的“亮点”,是其归母净利润的扭亏为盈。但相较于少数股东拿走的超八成净利润,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仍显“微薄”。
究其原因,在于大悦城激增的少数股东权益,严重侵蚀了其利润空间。
不过,得益于央企的融资优势,大悦城继续积极融资、加速规模扩张。
在利润和规模之间,大悦城还是选择了后者。
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的“原因”
4月11日,大悦城发布了2021年年度报告。
年报显示,2021年大悦城实现营业收入426.14亿元,同比增加41.69亿元,同比增长10.84%;营业利润为28.60亿元,同比下滑6.53%;净利润为7.67亿元,同比下滑31.65%。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是大悦城净利润连续第三年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其净利润为11.23亿元,同比下滑降66.7%。
由此可见,大悦城已经陷入严重的“增收不增利”境地。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首先要归因于大悦城的毛利率下滑。
年报显示,2021年大悦城毛利率为27.44%,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这与行业利润下滑的趋势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大悦城还在2021年进行了大额资产减值计提。
年报显示,2021年大悦城受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等减值计提影响,其合并净利润减少21.35亿元,归母净利润减少约16.71亿元。
各类减值中,存货跌价准备的额度最大。年报显示,2021年大悦城为加快去化回笼资金,积极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方式,共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9.56亿元。
如此看来,虽然贵为央企,但大悦城在利润和销量回款之间,也不得不选择后者。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悦城的营业利润、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但是其归母净利润却录得了127.79%的增长幅度。
回顾其2020年报,当年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录得-3.87亿元,同比下滑118.88%。
也就是说,2021年大悦城归母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建立在上一年巨额亏损的基础之上。
事实上,虽然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于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但也只是录得1.0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只有14%。
少数股东权益侵蚀利润空间
归母净利润表现如此疲软,很大程度上与大悦城激增的少数股东权益有关。
作为央企中的一员,近年来大悦城与其他央企的差距日益拉大。有鉴于此,大悦城也开始谋求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张。
2019年,刚刚完成重组的大悦城意气勃发,在当年的业绩发布会上,时任大悦城董事长的周政称,“公司对于2021年销售业绩破千亿的目标有坚定的信心”。
而高速扩张的最直接手段,就是拉入合作方共同开发,迅速做大做强。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就出现了倍数级的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已经高达202.54亿元,较上年的51.14亿元,足足增加了3倍。
到了2019年底,大悦城的少数股东权益继续增长至231.30亿元,而在2020年底、2021年底,这一数据继续增长至272.95亿元、332.53亿元。
但是,伴随着少数股东权益的激增,大悦城的销售规模却迟迟没有取得与之相对于的“飞跃”。
2020年,大悦城制定了900亿元的销售额目标。
但是,大悦城在2020年全年录得销售额仅为694亿元,相当于只完成900亿元销售目标的77%。
可即便如此,大悦城在2020年年报中仍坚称,“坚持2021年千亿元目标不动摇”。
最终,大悦城在2021年录得销售额719.1亿元,距其千亿目标足足差了300亿元。
追求规模无果的同时,大悦城“牺牲”掉了归母净利润。
尤其是在2020年,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为-3.87亿元,而同期其少数股东损益却高达15.10亿元。
到了2021年,虽然大悦城的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录得1.08亿元,但是相较于6.60亿元的少数股东损益,微薄得有些“可怜”。
这一切,都源于少数股东权益对公司利润空间的侵蚀。但大悦城如此“牺牲”归母净利润,实属罕见。
积极融资、规模扩张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大悦城的规模扩张仍在路上。
资料显示,在2021年,大悦城共获取6个商业项目,开业18家(含轻资产)购物中心。
在土储方面,2021年大悦城通过股权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共获取16个项目。尽管新增项目数量不及2020年,但大悦城2021的土地款总额,却同比增长51.1%至316亿元。
受此影响,2021年大悦城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84.64亿元,较2020年减少186.24%。
不过,作为央企亿元,大悦城在融资方面的优势同样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21年其筹资活动净现金流为72.63亿元。
截至2021年底,大悦城的现金短债比为1.44倍。其持有货币资金248.86亿元,虽然较2020年底的317.64亿元减少21.65%,但完全可以覆盖34.5亿元的短期借款,以及139.4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融资渠道的畅通,使得大悦城在进入2022年之后,仍然在积极扩张。
今年2月14日,大悦城与招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商银行将优先为大悦城提供地产并购相关的综合金融服务,专项融资额度为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融资并不计入“三道红线”所提到的有息负债规模,这对于仍处于黄档之列的大悦城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而在4月12日,大悦城50亿元的中期票据也获准注册。
由此可见,大悦城为规模扩张做足的准备。
不过,正如大悦城对行业的预期所言,“预计2022年消费者预期转向仍需要时间,行业发展存在一定压力”。
在行业下行的背景下,即使贵为央企,大悦城也需要小心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