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Z世代热潮,近年以新零售、潮流零售等为代表的综合零售市场发展迅速。
期间产生了不少行业佼佼者,收入逐年攀升且深受资本青睐,而在行业巨大发展下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被外界誉为“潮流零售独角兽”的kk集团就位列其中。
不过,这一“潮流零售独角兽”似乎并没有外界看起来那么风光,近年kk集团加盟店不断收缩、利润与收入背道而驰、亏损额不断扩大、经营性现金流也常年为负值。
在潮流零售这一蓝海市场中,拥有众多资本“加持”的kk集团缘何如此?
行业增长 kk顺势而起
资料显示,潮流零售即以产品独特的概念和风格、设计师兼具创意时尚的娱乐功能以及沉浸式购物体验为特点的新零售模式。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GMV计算,潮流零售市场规模近年来快速扩张,由2016年的129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95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0.7%。据估计,2021年按GMV计算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750亿元,2020年至2025年的预计复合增长率将为19.5%。
这意味着潮流零售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目前在这一市场环境下已催生出不少佼佼者,以“潮流零售独角兽”kk集团为例, 里斯战略定位咨询曾将kk集团的成功主要归结于:行业红利期和战术上的勤奋。
事实也正是如此,2015年零售市场掀起物超所值、价格实惠的“十元店”潮,kk集团顺势推出了生活方式kk馆,主要提供国内和进口休闲食品、个人护理品及其他商品为特色并迅速扩张开店,一时之间kk馆成为kk集团主要收入来源,甚至在2018年为kk集团贡献了近99%的收入。
此后于2019年,在KK馆的基础上更新诞生了涵盖范围更广的KKV,并在美妆店和潮玩集合店的风口顺势推出了THE COLORIST调色师和X11。
乘着风口kk集团扩张迅速,门店数量由2018年的80家增长至2021年上半年的640家,不到4年时间翻了8倍之多。
而规模的增长势必带来收入的增长,kk集团收入以惊人的速度由2018年的1.55亿元增长985.81%至2021年6月末的16.83亿元,并在2020年跻身“中国三大潮流零售商”。
但截至目前,kk集团仍未实现盈利,2018年至2021年6月末kk集团净亏损0.79亿元、5.15亿元、20.17亿元、43.97亿元,同期经调整后净亏损为0.42亿元、0.77亿元、1.71亿元、0.38亿元,
对此,kk集团表示主要为持续提升业务规模及门店网络的投资及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增加所致。
曾向加盟商违规放贷
所谓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的公平值增加即上市过程中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过程中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增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kk集团自2015年成立至今历经了7轮融资,也就是说自2016年起kk集团平均每年都会获一轮融资,而截至目前kk集团估值达30亿美元,在这些融资中以优先股方式最为普遍,此后优先股产生了增值,对于没有退出的股东这部分属于价值增长的部分,按照《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入债务。
而这些融资则是支撑kk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原因则是kk集团特殊的加盟机制。
据了解,kk集团加盟机制为带有股权投资的加盟机制,即与加盟商成立合资公司,并作为少数股东,在经营方面,kk集团以股东身份出现与加盟商深度绑定,在财务方面,kk集团只是合资公司少数股东,所以加盟店的整体盈利情况并不会呈现在报表,只是根据盈利情况百分比计提自身损益,这大大降低了加盟商业绩对kk集团整体的影响。
截止2021年6月末,kk集团具有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有277家,在加盟店中的比重为78.7%,在总门店中的比例更是达43.3%。
要知道在2018年时,kk集团具有股权投资安排的加盟店还只有1家,增长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kk集团对加盟商的“扶持政策”,kk集团早前曾向加盟商提供无担保并计息的贷款及预付款项,以为其相关门店的营运(包括有关门店初创、装饰相关的开支及成本以及其他营运相关开支)提供资金。
2018年至2021年6月30日,kk集团分别向加盟商提供贷款0.35亿元、2.72亿元、2.58亿元,预付款项为0.45亿元、0.55亿元、1.39亿元及3.02亿元,由于违反了《贷款通则》,kk集团目前已将此项扶持政策停止。
即便拥有资本和加盟商的支持,kk集团却仍长期处于“缺钱”的状态,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1年6月末)kk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远远低于同期负债净额,并且同期其经营性现金流也常年净流出的状态,这也意味着资本在对kk集团失去信心之前,kk集团需尽快上市寻求新的融资渠道。
行业对手环伺
虽然拥有多方面的压力,但kk集团还是“勇于”扩张,在招股书中kk集团“信誓旦旦”表示,预计将分别于截至2021年及2022年止年度增设290家及270家新零售店,据此推算,2022年kk集团平均1.5天就要开一家店。
而目前由于疫情的持续,对整个零售市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告诉氢财经,“从长期来看,我们感觉疫情会对物流供应链,包括未来其他一些方面产生更多的影响”,以最近比较紊乱的物流体系来看,鲍跃忠认为,未来还会对整个的供应链体系、生产体系产生影响,那可能对零售的影响还会比较大。
在此情况下,鲍跃忠认为“再去一天半开一家店,那就基本上是找死的节奏了,这最好企业不要犯这样的错误。”
事实上,即便深知如今环境如此,kk集团也不得不去开店扩张,如今新零售市场虽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对手众多,停下脚步就意味着主动放弃市场。
以同行业名创优品为例,名创优品拥有众多自有品牌,这可以保证名创优品较低的价格和稳定的供应,据了解截至去年末,名创优品品牌每月都要推出550个SKU,现存SKU超过8800个,其中绝大部分为自有品牌商品。
而kk集团为“买断制”,其大部分品牌为第三方品牌,截至去年上半年末其自有品牌占比仅13%左右,远低于名创优品的比例,艾媒咨询张毅认为自有品牌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或者一个运营模式,对于潮流零售张毅表示跟他们同台竞争的,其实不仅仅是潮玩赛道里面这些品牌,还有比如说像商超,同类型的潮流店都会有一定的竞争关系。
此外,沈萌告诉氢财经买断制可以让KK集团独家销售部分潮流品,形成专有的产品优势,但是如果买断判断失误就可能给自己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而且买断制要求产品必须快速上架快速销售,否则就可能给经营现金流带来压力。
这意味着在潮流零售供应链这一块,kk集团没有绝对的优势,另外还要面对大量的第三方品牌独自开线下零售店以及买断制带来的不确定性,这也导致kk集团在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