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持续亏损超30亿:“老三”市场份额左右承压,行业难题待破
《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5日,来自深圳的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必选)更新了自己的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
01
盈利困境,总亏损超30亿元
优必选成立于2012年3月,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及商业化,核心业务是开发真人尺寸的人形机器人。
面向企业级和消费级客户,优必选分别提供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和其他智能硬件设备。过去三年,优必选企业级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贡献绝大部分收入,分别占当年度公司总收入的89.6%、90.9%和85.5%,均超八成以上。
同大部分机器人公司类似,截至目前,优必选尚未实现盈利,公司仍处在持续亏损的困境中。
从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四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优必选的收入分别为7.4亿元、8.17亿元、10.08亿元和1.32亿元,毛利分别为3.31亿元、2.56亿元、2.94亿元和3007.3万元。
据介绍,在优必选的企业级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中,主要细分为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产品。通过销售机器人产品,优必选在2021年、2022年的营收增幅分别为10.4%、23.4%,增长情况较为稳定。
营收增长的另一边是公司持续亏损的经营现状。同一时间,优必选分别录得经营亏损5.96亿元、8.83亿元、9.53亿元和4.10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7.07亿元、9.18亿元、9.87亿元和4.21亿元。三年四个月的时间,优必选亏损已超30亿元。
从其他盈利指标来看,优必选的盈利能力也并不乐观。各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4.7%、31.3%、29.2%及22.8%,净利润率分别为-95.5%、-112.3%、-97.9%和-319.5%。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表示,“人形机器人还是比较超前的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一定需求,不过达到大范围的普及或者是需求很旺盛的阶段仍需一定时间。”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也曾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目前来讲,人形机器人并不是刚需,技术研发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在消费级市场暂时还不能大规模商业化。显然,制作儿童玩具和陪伴型、陪读型教育机器人的优必选,根本无法有效地打开市场。
张书乐详细介绍,人形机器人应该分为两个形态,其一是机甲形态,其二是智能形态。机甲形态很容易理解,即类似动漫里的高达,由驾驶员操控,完成各种指令。智能形态则可以看做是不可变形的擎天柱,由智能或人工智能引导,使命必达。然而,这种科幻引导下的梦想,其实距离实现,还遥遥无期。
根据我国2021年6月1日实施的《机器人分类》,机器人可被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人形机器人设计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机交互,继而实现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优必选的收入较2022年同期减少不超过2300万元,主要是由于优必选录得教育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所得收入有所减少,部分被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物流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收入有所增加所抵消。
同时,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的毛利较2022年同期增加不超过1300万元,主要是由于公司存货撇减净额有所减少。
02
销售及营销开支偏高,贸易应收款项高企
在招股书中,优必选详细解释了自身亏损的原因,“公司录得较高的经调整亏损净额,主要是由于开发新产品以获取市场份额的研发开支、推广品牌及产品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以及支持运营的一般及行政开支均较为高昂。”
报告期内,优必选产生销售及营销开支3.13亿元、3.58亿元、3.61亿元和1.28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42.3%、43.8%、35.8%及97.5%;一般及行政开支分别为2.12亿元、3.26亿元、3.98亿元和1.49亿元,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28.6%、39.9%、39.5%及113.5%。
研发投入方面,优必选各期间产生研发开支分别为4.29亿元、5.17亿元、4.28亿元和1.61亿元,分别占相应年度/期间总收入的57.9%、63.3%、42.5%及122.1%。
优必选表示,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特点是不断变革及发展,研发工作是公司长期增长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成功的关键。公司将需要不断改进及商业化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开发新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若无法研发,公司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的既定定位可能受到损害,进而对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前景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高企的成本投入叠加尚未盈利的业绩面,优必选的现金流表现堪忧。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优必选的负债总额分别为14.16亿元、19.07亿元、17.34亿元、19.32亿元,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分别为1.80亿元、4.19亿元、7.52亿元和6.81亿元,流动资产净额分别为2.82亿元、-8328.9万元、2066.4万元和5.40亿元。
03
“老三”市场份额承压,行业难题仍待突破
虽然身处前瞻性的赛道,但优必选目前的竞争优势仍稍显不足,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年,优必选在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中,占据2.8%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第一和第二名市场份额分别为6.4%和4.6%,第四和第五名则分别为2.7%和2.22%。
仅以市场份额来看,优必选离前两名差距颇大,而排在公司之后的企业,则追赶优必选则相对容易。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大约为9.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9.7%。
另一家机构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预测,到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较服务机器人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全球鼎鼎大名的投行高盛预测,在乐观情境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将达到1540亿美元。
恒州诚思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在应用领域上,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家庭助理,教育,娱乐,商业和工业。在家庭助理方面,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照顾老年人和儿童。在教育领域,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课堂教学和STEM领域的教育。在娱乐领域,人形机器人主要用于电竞游戏。在商业和工业领域,人形机器人则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疗手术等领域。
市场前景虽然不错,但短期而言,其技术尚待提升以及高成本似乎成为优必选们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中信建投证券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具备完备的汽车生产产业链,因此自动化及汽车通用零部件供应体系完善,可进一步应用至人形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显著高于工业机器人,手部腿部尤甚,硬件集成难度仍大,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执行系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信建投还指出,除技术难点和用户痛点外,成本高企也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已经有具备一定智力水平、能根据指令完成特定简单工作的人形机器人诞生。进入21世纪,能实现跑步、转弯的高度集成化机器人逐步出现,但是定价高昂,商业化受阻。以波士顿动力的Atlas机器人为例,尽管其已经能自主规划路径,实现后空翻、跑酷等高难度动作,但代价是需配置大量功率很大的液压驱动器,因此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预估达到200万美元。成本高企一直是人形机器人难以商业化的重要原因。特斯拉推出Optimus,将目标售价定在2万美元,通过配套供应链、发挥规模效应和算法协同,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降本。(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