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0月28日电题: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工业大省江苏的实业强体之路
新华社记者陈刚、杨绍功
“什么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的产品就是差1微米就要淘汰9成。”在江苏常州瑞声科技公司宽阔的器件制造车间,副总裁吴国林颇为自信地说,有了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产品才能畅行全球。
今年,做声学器件的同行大多效益下滑,瑞声科技的业务量却逆势上扬。这个曾不起眼的乡镇企业,如今已是具有较强创新力的国际化企业,其声学及智能触感产品在全球移动终端市场的占有率已达40%,全球每3台手机中就有1台用的是瑞声科技的产品。
引进装备、技术研发、智能生产……“十二五”以来,工业大省江苏积极谋求从“江苏制造”到“江苏智造”的转型创新,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众多企业探寻持续升级强体之路,“技术改造”也被注入新内涵。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0%左右;2014年完成技改投资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1%,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40%左右提升到2014年的48.6%。今年前三季度,江苏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8%,增速高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多年来,江苏省经济增长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统计局副局长刘兴远分析,江苏工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稳步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功不可没。对江苏重点技改竣工项目效益的跟踪情况显示,“十二五”以来江苏技术改造平均每投入1元,年新增工业销售收入3.09元、利润0.25元、利税0.40元。
“今天的技改项目就是明天的先进产能。”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表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采取先进适用工艺,能够有效改善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为稳增长提供坚实的微观基础。
实际上,这个省长期高度重视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在全国率先出台《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每年将“百项千亿”重点技改工程纳入省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并将工业技改投资占比纳入转型升级工程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广大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技术改造,江苏省形成了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链,突破了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系列产品关键技术等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环节和关键技术。
从“江苏制造”走向“江苏智造”,已有一些企业更进一步。在企业纷纷打造智能工厂的时候,在南京的启迪科技城,“力赢信息科技”联合创始人侯群和小伙伴们正为智能工厂设计神经中枢——制造执行系统。
侯群所在的南京城东曾是明代漕粮进城必由之地,现在这里早已从古代的粮仓嬗变为现代创新创业的高地。以建成区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的启迪科技城为例,两年多时间已经聚集了近70家企业。
在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节点,江苏省委省政府正紧贴省情,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制度环境,力促江苏制造从发达国家的“跟随者”向“并行者”转变。
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介绍,在《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中,江苏省明确了15个重点发展领域和主攻方向,聚焦先进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重大智能装备研制水平、搭建智能制造支撑体系交流合作平台,培育发展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正是江苏当前的重点发力点。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