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定 军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路线图已经确定。
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不少专家认为,这个新目标要求的重点在于建立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方式,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将发生改变。
“国家给居民切的蛋糕将更大,居民收入增长也更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说。
包容性增长
济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俞宪忠认为,包容性增长是对过去发展方式的改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与2010年基准值相比,不考虑价格因素,到2014年GDP提高了55.57%,而同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程度则不如前者,分别为23.04%、 40.18%。即城乡居民没有充分分享到经济发展成果。
“因此未来要更加强调公平和效率,并在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让居民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低收入者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俞宪忠说。
五中全会公报对包容性增长着墨颇多。
公报指出,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公报还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具体路径在很多方面也给予了说明。
在教育方面,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等。
在社保方面,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在贫困发展方面,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根据统计,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有7017万人。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按照当前的扶贫的思路,贫困地区的重点将从经济增长转向民生减贫为主。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专家普遍认为,五中全会公报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本质是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争取进入到发达国家。
全面小康社会一个重要量化的指标是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目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表示,按照现有规模,2020年GDP总量翻番目标应该容易实现,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难度要大得多。
如果实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番(不考虑物价),未来5年年均收入增速需要达到7%。如果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类似翻番目标,未来5年年均收入增长要达到5%左右就可。
但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多年低于7%(去掉物价后收入)。
对此,北京大学中国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核算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指出,要实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番,政府应将国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这样居民收入更快,也就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从而使经济获得可持续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低政府财政收入在经济中的比重。因为GDP最后是要落到收入方面,政府收入比重高,居民收入比重就低。”他说。
他认为,目前企业因为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不得不加工资,这样企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在降低。
他判断,2014年中国人均GDP是7000多美元,如果按照目前的每年6.5%的经济增速,可能在2020年人均GDP接近世行1.2万美元的高收入国家水平。而经济总量在2020年达到100万亿元左右。
作者:定军 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