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渗入到大部分都市人的生活,构建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社交圈。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摄
调查显示:公务员平均加群4个 外企人员15个 个体人员5个
微信群拉近了距离 也带来了“刷屏、发言要小心翼翼”等尴尬
【开篇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近日发布的《微信生活白皮书》显示,9月份平均日登录用户已达5.7亿,人均拥有128个好友,微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互动频繁的微信群也俨然成为一个“江湖”。这个江湖中,个人演绎的不同角色纷纷上场,继续着面对面交流之外的一场场好戏。在这些微信群江湖中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起,我们一起观察。
文/广州日报记者秦松 图/广州日报记者苏俊杰
好友群、工作群、同学群……在微信时代,每个用户都或多或少拥有一些微信群,这些微信群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同时也让人产生了顾虑。“说拉近了距离吧,其实有时反而觉得更远了,因为这些群有时会被刷屏,有时说话要考虑多多。”80后阿常说,他共有95个微信群,在群里遇过不少欢乐和尴尬的情景,最哭笑不得的一幕是,“有好友把我拉到捐款群,大家都在捐款,你说我捐不捐?”
“因为孩子重病无钱医治,就发动起来捐款了”,虽然与当事人并不认识,也并不认同这种略带“强迫”性质的捐款,阿常还是乖乖地捐出了100元。“没办法,都是朋友,不捐也说不过去,捐了之后我就悄悄退群了”。
类似的尴尬也在其他微信群里上演。那么,每人究竟有多少个微信群呢?一项调查称,公务员平均加入的群有4个;外企从业人员有15个;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作人员分别有7个和5个。
不过,这不是唯一的调查结果。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公众号“青春上海”曾推送了一篇文章《【真相】一个团干部有120个微信群算很多?数数你自己的,结果惊人!》,文中称,一位团干部微信群多达120个。还有人统计,如今,每人拥有数十个微信群已成为常态。
阿常也统计了一下自己的微信群情况,多达95个:“同行交流群有4个,共有群友1574人;挚友群4个,共23人;工作群6个,共382人;校友群3个,共334人;同学群3个,共173人,活动群2个,共130人;另外还有73个临时群,共437人。合计共95个群3053位群友。”阿常称,临时群包括项目群、聚餐群、喝喜酒时讨论红包大小的交流群等。
目前,阿常大部分的群已成“僵尸群”,每天活跃的群仅在10个左右,占群友总数一半以上的同行群恰恰是认识人最少、发言也最少的群。“但如果退群的话又接触不到有用信息,觉得可惜。”
工作群:说话需注意?
一般微信用户都会拥有一个工作群。80后小伙小吴认为,“工作群确确实实让我们沟通更加便利,但发言时却要时刻注意,因为不小心可能就会得罪领导。”所以,工作群除了正儿八经的讨论外,更多时候成了点赞的舞台。“一些关系好的同事往往会另开小群,在这里说实话,吐槽。”
事实上,这些顾虑也为领导们所察觉,一位企业的中层领导告诉记者:“下属开小群,我们都能理解。其实我最怕的就是发一个通知或者想法,没人回应,会显得很尴尬和冷场,也不能掌握下属的想法。”
同学群:聊聊就淡了?
“建群的初衷就是让大家多交流,刚开始大家发言都挺踊跃的,后来渐渐就少了。56人的同学群,发言的永远是那几个。”一年前,阿洁建了一个高中同班同学群,过了不到两个月,发言的人渐渐少了。
如今,阿洁群中更多的话题是某同学出差或旅游到某地,询问有无当地同学聚会;或者某同学有喜事,然后引发同学们一片祝福点赞。阿结无奈地说,很多人都反映同学群有这种情况。
既然微信群有这么多问题,那退群或屏蔽不就行了吗?
“退群?没那么轻巧,如果拉你入群的朋友发现你退群了,这不是在驳人家面子吗?另外,像工作群之类的就更没法退呀!”
事实上,退群或屏蔽而引起的麻烦并不少见,阿常就有一个同事因此误事。“那次他在外休假,屏蔽了所有工作群,结果休假结束之后忘了解锁,错过了一个重要会议,被按规处罚,也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群规模11~40人最适合沟通
据10月份北师大发布的《微信社会资本对集体行为的影响》第一期研究结果:微信群活跃度最佳人数是11~40人,这一规模最适合沟通,使用度最高。55.9%微信用户有1~5个常用的微信群。值得注意的是,微信群活跃度超过朋友圈,八成微信使用者一周都会有一次及以上的发言行为,95.6%的微信使用者一周会有一次以上的微信群信息浏览。
微信群还是以熟人交往为主。同学群、同行同事群是两类使用最频繁的群,也就是说,虚拟交往还不是主导。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认为:“在设计之初,微信是一种私人化和熟人社会的工具,但是当它变成一种社会礼仪之后(如现在可能不派名片,直接加微信),微信的公共性也在渐渐增强。微信未来可能会变成类似微博的工具。它如何发展,还要看微信团队如何定位和设计,需要继续观察。”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