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社区西城荣宁园。
“结婚时,跟爱人提的唯一要求是自己不抽烟不喝酒,只要每月5元书报费;孩子小时,每年底召开家庭会议,每人可以提议订两种报刊;别人的家庭娱乐一般是看电视或打牌,他家则是一家人围坐讨论《红楼梦》。家庭中的书香氛围比较浓。”这是走访朝阳区姜昆阳一家时,媒体了解到的阅读故事。
10月27日,“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盛典”在天桥艺术中心拉开帷幕,包括姜昆阳一家在内的十个家庭,当选“书香北京”书香家庭。从阅读生活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家庭都营造出了一个爱买书,爱读书,家庭成员之间互动性强的良好氛围,更为难得的是,他们不只是停留在自己的生活层面,而是努力分享、传递、增强阅读的价值,他们或写作个人、家族的故事,或向亲朋好友讲述,或开展公益活动。
记者了解到,新晋“书香北京”书香家庭中,徐继新家藏书十万册,全家日均读书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1999年开始,徐继新还将个人藏书向村民免费借阅。他连续十六年坚持操持公益图书馆,不求回报,这本身就是对阅读的尊重和肯定。“颁奖辞”中写道:“读书使他(指徐继新)变成一位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也使他这个家庭,拥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让书香传递得更久远。”
当然,其中潜藏的“症结”也不容忽视。“同时也感觉,单纯的公益图书馆项目缺乏政府或企业财力支持,自身限于民办非企业性质又不可能有盈利模式,难题待解。”走访徐继新家庭的北京青年报记者刘晓春如是说。
在阅读盛典活动现场,还颁发了北京“阅读示范社区”和“金牌阅读推广人”奖项,各十名。与“书香家庭”一样,从这些获奖社区和个人那里,既能感觉到人们对阅读的坚持和享受,也能体会到在倡导、推广甚至经营阅读项目时的热情、沮丧和理想。可以说,这是全民阅读的“常态”,来自民间,真实而意蕴丰富。在10月28日、29日举行的五场“阅读+”主题对话中,与阅读有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就具体问题展开对话、分析、探讨,和北京阅读季三大奖项一道,呈示出全民阅读的N个侧面。
柳斌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北京要发挥模范作用
发挥专家、学者、教师优秀典范的时代作用。今天我们表彰的这些人,包括我们请来的这些学者、获奖人,都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我当时提出创造书香之家、书香社区、书香之市、书香之乡、书香之省、书香之都。中国去年通过联合国的评选,申报了中国第一个书香之都,所以,北京要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全民阅读。
出版界来了不少人士。我们还要继续发挥出版的作用,为大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吸引广大读者读书。
聂震宁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
碎片化时代,强调整体化阅读
如果我们全都弥漫着碎片化阅读,那真是中华民族的灾难要来了,大家都处于一种无所事事的、很轻松的阅读状态,因为轻松的阅读对一个人自信的成长会带来一些问题,需要一些完整的阅读,需要有深度的思考,来不断地锻炼我们的思维,给我们提供价值上的更多的启示。所以,这个时候需要提倡整体化阅读。
整体化的趋势从来都是要提倡的。现在大学生去图书馆借十几本书回来,放在那里,大体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现在都浮躁、肤浅,这个已经是“时代病”——不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可能显得更明显。
李湛军 北京发行集团董事长
阅读还没有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
之所以很多人不爱阅读,是因为阅读还没有成为我们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功利性或者目的性去阅读,比如考大学,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资质考试等等,或者是为找工作,出于工作需要。
其实,把阅读当做一种学习和工作的方式,与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并不矛盾,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社会环境给阅读和学习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的暗示和引导,容易忽略阅读本身还带有的陶冶情趣、修身养性的愉悦功能。
陈晖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儿童阅读推广,要有自己的文化意识
我们向世界文化打开了大门,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意识。比如说,我们的原创儿童文学与高端图画,近年来已经有长足的进步,无论从文本的质量到艺术的表现上,都有了接近或者说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我们能否在阅读推广包括学校的阅读活动中,更多地用原创、本土的文本来建构孩子的童年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我们所有人需要重视和达成共识的。
另外,在家庭阅读中,也许我们更多地注重儿童趣味阅读,或者是基于趣味来选择文本。但是在学校阅读中,要考虑文化、语言、审美包括多元智能方面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关注并思考这一点。
吕敬人 著名图书装帧设计师
跟上阅读美学的时代
书作为文化审美、启蒙最重要的精神需求手段,必须有高质量,如果我们都是追求平庸——我想,平庸无罪,而仅剩平庸,这是民族的灾难。
我们要跟上阅读美学的时代。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图书装帧界陷入了书衣打扮和插图装饰就是设计的狭隘圈子,但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在书籍内在阅读美学方面编辑、设计的重要性——书籍装帧不等于书籍设计,这是两个概念。这些年,我们很多书籍设计者都在努力为读者提供美的设计。
2014年,我在德国莱比锡,担任了“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从七百多本参评图书中最后选出十四本,是非常难的。我们选取的书都强调整体设计,这些书里,没有那些炫耀的,没有商业气息很浓烈的,没有那种所谓吸引人眼球的,那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回来后,我写了篇文章,我说“最美的书”无需光彩夺目,好书耐看,它吸引人来阅读,不是瞬间的刺激,而是要细细地品味。
张蓉 阅文集团副总裁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
今年,产生了很多现象级的产品,一些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游戏,大多爆火。我们内部有很多例子,比如说《盗墓笔记》,南派三叔的粉丝部落大约有250万粉丝,但是大家知道,这些粉丝是在多短的时间内聚集成的呢?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给文学这个行业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它以实时在线、永远连接、多媒体内容,导致了粉丝效应急剧的爆发,打破了创作者和读者或者说消费者之间的鸿沟。这是传统互联网很难做到的。
去年北京人均读纸质书9.49本
新京报讯
(记者吴亚顺)昨日上午,“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状况”发布。结果显示,去年,北京市综合阅读率为91.16%,纸质阅读率为81.7%,数字阅读率为78.18%,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9.49本。这个数据表明,北京书香氛围浓厚,综合阅读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从调查数据来看,78.8%的北京居民表示“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读书看报,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2014年,60.5%的北京居民阅读过纸质图书,自费购买纸质图书的人均花费为318.17元。如今,阅读的方式、渠道呈现多样化,但纸质阅读仍然是重要的阅读方式,去年北京市纸质阅读率为81.7%,较2013年增长了17.1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数字阅读成为人们重要的阅读方式。2014年,北京市数字阅读率为78.18%,较2013年增长了30.95个百分点。62.1%的北京居民阅读过数字图书,较2013年增长了21.74个百分点。手机已成为重要的阅读载体,阅读数字图书时,有73.95%的北京读者通过手机进行。
“2014-2015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状况”是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3年探索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的基础上,2014年组织相关部门、专业调查机构和业内专家,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本市7-70岁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访问,了解他们的阅读行为、阅读理念以及对阅读服务的需求等情况,对全民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之后形成的。
撰文/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作者:吴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