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青岛11月3日电(记者张旭东)两家非营利性国际机构3日在青岛宣布,深圳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海洋管理委员会(MSC)认证的远洋企业,海南琼海东平锦东养殖场和海南澄迈星源养殖场成为中国首批获得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认证的罗非鱼养殖场。
MSC和ASC认证是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国际标准。面对世界渔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寻求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渔业企业的必由之路,而通过对接国际绿色标准成为部分中国渔业企业求变的重要途径。
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荷兰可持续贸易行动计划于2010年共同发起的独立、非盈利机构。
海洋管理委员会也是一家非盈利性国际机构,致力于在全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未来水产品供应。目前,全球250多个渔场的1000万吨水产品获得其认证,在100多个国家销售,占野生捕捞海产品的10%。
深圳联成远洋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新东介绍,他们共花费两年时间获得MSC认证,包括建立产品可追溯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培训船员及建立船队操作手册等。
这家企业在太平洋帕劳、拉罗汤加、波纳佩等地建有基地和船队,主要从事金枪鱼捕捞,其水产品销往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随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基地和船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每条鱼都可追溯其捕捞渔船、时间、海区、运输和分销等信息。”周新东说,“有了MSC认证,有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品牌推广,有助于企业将来开展精加工,直接打入终端市场。”
随着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水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还需额外增加4500万吨水产品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
该机构的最新报告指出,世界渔业超过28%的捕鱼活动为过度捕捞,这大大增加了鱼类资源枯竭风险。而传统水产养殖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让海洋环境不堪重负。
海洋管理委员会全球商业总裁尼可拉斯表示,中国不仅是渔业产出大国,而且是渔业消费大国,是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国家,在中国出现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渔业企业影响深远。
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说,去年中国水产品产量6461.52万吨,连续26年蝉联世界第一,水产品出口量连续13年蝉联世界第一。
海南澄迈星源养殖场属于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荣杰说,过去一年多内,企业升级养殖场基础设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员工培训、优化养殖场生产管理,年产3000吨的罗非鱼养殖场获ASC认证,拿到了欧洲市场的“敲门砖”。
海南琼海东平锦东养殖场母公司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杨华颖介绍,在获得2000亩养殖场ASC认证基础上,企业将继续推进5000亩、年产8000吨水产品养殖场的ASC认证,以在获得较高收益同时,创造优良、绿色和生态的养殖环境。
今年4月,辽宁獐子岛集团拿到中国首张MSC认证。福建省东山县海魁水产集团有限公司也在致力于MSC认证,并已通过预评估。
世界自然基金会市场转型项目总监金钟浩说,希望明年看到更多中国渔业企业获得国际认证。已经获得认证的企业要不断进步,因为ASC认证标准在不断更新。
尼可拉斯表示,国际认证并不是限制企业发展,而是给企业提供更高的发展平台。例如,获得国际认证即可在注重环保信誉的市场供应水产品,在维持现有市场基础上开拓新市场,挖掘潜在溢价收益,提高企业声誉度。
除了渔业企业致力于国际认证,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渔业转型升级。2013年,中国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崔和介绍说,去年中国拆除了大量非法渔船,仅浙江省就销毁非法捕捞渔船上万艘。今年,因污水排放不达标,中国已关闭水产品加工企业500家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