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11月11日新媒体专电(李玲艳)“双十一”购物狂欢已经开始,一些网上商城的显著位置滚动播放着“疯抢”“不只是五折”等吸引眼球的促销广告。与此同时,关于理性消费甚至拒绝“双十一”的呼声也在广泛流传。然而,理性消费仅仅是“双十一”才需要么?
“冲动是魔鬼。”不止是在“双十一”,商家为我们创造了太多变成“魔鬼”的机会。盘点一下,我们身边有多少“购物狂欢节”呢?除了“双十一”,还有“双十二”“春节”“圣诞节”……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商家都会推出一系列活动,让你心甘情愿地掏出口袋里的钱。那些折扣、礼品都像是无形的诱惑把你带入购物的喜悦中,商家费尽心思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占了便宜,让你毫无顾虑地消费。
不仅仅是在购物狂欢节,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不理性的消费比比皆是。在讲体面、给面子等思维影响下,礼品要珍贵,饭菜要丰盛,汽车要豪华的“炫耀消费”在蔓延。不在乎商品的实际价值,而更多追求商品象征意义的“符号消费”成为潮流。当人们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盲目消费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就会纵容以“物质至上”为核心的奢侈浪费社会风气。
消费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价值取向。铺张浪费之风的扭转,固然需要加强制度约束,但更需要从观念上铲除滋生浪费的文化土壤,营造适度、健康、科学、文明的理性消费氛围。
因此,理性消费,不应该只是在“双十一”这样的特殊节点倡导,而应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践行。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