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刘欢杨思琦王建华)“发挥先发优势”首次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建议。预料这将成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至2020年)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
分析人士说,作为世界上典型的、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首次提出“发挥先发优势”,将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新经验。
中共的“十五”计划建议和中国“十五”规划纲要(2001年至2006年),曾首次明确写入“发挥后发优势”。
时隔15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又首次明确提出“发挥先发优势”。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变和国际新经验创造。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发挥先发优势”作为国家的一个重大战略首次提出,表明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从利用后发优势的国际传统经验阶段,进入到了先后发优势兼顾、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新的历史阶段。
观察人士认为,先发和后发优势同时发力,将合力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长期向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国际传统经验表明,先发优势的获得需要大量创新积累,成本高、风险大。发展中国家受制于发展阶段和水平,在追赶西方的现代化过程中通常采取“后发优势”战略——采用模仿方式和学习方式追求快速的经济成长。
中国人均GDP不足8000美元,仍属典型的发展中经济体。但由于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同时内部发展又不均衡,中国在后发优势犹存的同时,也具备了发挥先发优势的基础和条件。
在先发优势战略下,由于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会打破技术垄断,形成新的技术轨道和范式,因此赶超者会逐步进入价值链的高端,从而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
今后5到10年,将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分工格局快速形成的时期。中国只有选择和实施一批位于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科技项目,才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
先发优势,从定义上讲就是先行者对革命性的产品居垄断地位,即是领先技术和产品带来的持久的竞争优势。只有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才能取得先发优势。
“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先发优势。先发优势的重要内涵就是创新发展,当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所所长陈凤英说。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
从“后发优势”到“先发优势”的表述转变,透露出中国在创新战略理念上的重大调整。以创新为中心,归根结底是要转换思路,在发展的道路上向前看,抢占先机。
科技创新正推动中国一些行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占据先发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条中的位置。当前,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高铁、重工制造、核电项目和电信设备等行业,总体处于世界前沿水平。
中国科研体系正在趋向成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研发支出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额的20%,超过欧盟和日本,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中国科研人员数量约占全球科研人员总数的19%,位居世界第二。
先发优势研究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表示,采取先发优势战略,今后中国在技术上就要强调自主创新而不是动态追随;在产业上需要彰显“中国设计”和“中国创造”而不仅是“中国制造”;在要素投入上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驱动;在比较优势上要用品牌竞争而不是依靠低成本的价格竞争。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
分析人士预计,“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在原有基础上,再选择部署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深空深海探测、重点新材料、脑科学、精准医疗等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
陈凤英说,沿海发达地区正处于“后后发优势”阶段,劳动力成本高、环境保护成本高,原来的发展道路已经没有优势,必须通过不断的研发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大都市圈,亦已具备强大的创新基础和动力,经济发展正扬弃过去在国家层面上的“后发优势”战略,转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轨道,即从学习模仿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地域发展程度不均衡,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主要是针对沿海发达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依然存在“后发优势”。无论是民生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镇化等,中西部仍然需要通过传统的学习和模仿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发挥后发优势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更多发挥先发优势则将为经济注入新动力。先发和后发优势同时发力,将合力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