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在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今年经济不断承压的背景下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在原本“稳健”的基础上多次打出“双降”组合拳,持续加大宽松力度。而在财政政策上,比“积极”更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倚马可待。昨日,财政部数据显示,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91亿元,同比增长36.1%,为2012年7月以来的最高增速。在业内看来,我国原本积极的财政政策正在显露更为积极的一面,更加积极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供给侧改革将成为把控未来宏观经济的关键。
财政支出10月大涨
中国正在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稳增长,逐月扩大的财政支出便是很好的佐证。数据显示,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91亿元,同比增长36.1%。这既是我国财政支出近40个月来的新高,也是自今年7月以来连续第4个月财政支出增速加码。
而从前10个月的累计情况来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1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1%,为预算的78.2%,进度比去年同期加快了4个百分点。从具体财政支出方向来看,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增速较快。
相比于支出的连续增长,财政增收却依旧步履维艰。数据显示,10月全国财政收入为14435亿元,同比增长8.7%,但不及9月9.4%的增速,环比增速有所回落。财政部方面也表示,受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等因素影响,后两个月财政收入增长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对于10月财政收支剪刀差逐步扩大,我们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必过分悲观”。他表示,10月财政支出之所以创下新高主要还是由于去年基数较低的关系,数据显示,去年10月财政支出仅为9910亿元,较去年9月1.4万亿元的支出大幅下滑。但他也坦言,今年以来,财政支出确实在进一步发力,特别是下半年以来大批基建项目纷纷上马,而且随着10月CPI及PPI带来的通缩风险,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在必行。
积极财政更积极存空间
“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没有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3日在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报告时抛出了疑问。
自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以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变得越来越积极,但在业内看来,随着地方债的约束和基建投资的下滑,财政政策一直表现得过于稳健。李克强就提到,我国政府财政赤字率在世界并不算高,“今年赤字率也就是2.3%,最多不超过2.4%,而欧盟提出的财政赤字率理想状况为3%,我们离3%还有很大空间”。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也在上周五表示,3%的赤字率红线和60%的负债率红线可以在实践中反思调整。总理及国家部委的连番表态也被分析人士解读为财政或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到来。
实际上,一直都有学者认为,3%的赤字率和60%的负债率“红线”只是当年欧盟成立时,对加入欧盟国家的一个约束,并非一个全球国家都需要恪守的标准。
而从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出发,中国可以考虑适当扩大债券规模,在短期内提高赤字“红线”对抗如今下行的经济压力。
“稳定经济增长需要钱,全面改革也需要钱”,在李慧勇看来,想缓解财政缺钱、同时又不得不加大支出的压力,中央能否突破3%的赤字率“红线”是关键所在。在他看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短期内赤字率突破3%并无太大影响,地方政府也可因此扩大地方债发行额度,缓解地方财政困境。
未来调控思路浮出水面
把脉未来的宏观经济,决策层的调控也在从不同角度施行“多箭齐发”。在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慧勇表示,经济短期增长可以依赖刺激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供给侧才是经济发展的重点,甚至可以说供给侧就是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他认为,目前侧重于需求端的宏观调控手段已经并无太大施展空间,撬开供给侧,让市场更开放,资本更活跃,是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命门所在。
“财税、金融、国企等改革可以被认为是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岐说道。他同时表示,比如企业无法享受到减免税费、融资便利等优势,供给侧的改革也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多个领域改革之间的相互配合,让政府下放更多权力,给企业减轻更多负担。
而在李慧勇看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继续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保障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的“左膀右臂”。“宽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提高赤字上限,增加财政支出以及实行结构性减税,而面对目前的通缩风险,货币政策也需要继续宽松加码与之形成对冲”。目前就有分析认为,央行很可能在美联储加息之前再次进行“双降”。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