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对如何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进行了周密部署,强调要针对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点。这为我们攻克结构性改革难题、实现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指明了努力方向、优先次序和具体抓手。
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很多国家包括发达经济体都在试图通过深化改革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多次呼吁,各国务必落实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家长久竞争力和风险抵抗能力。我国在投资、消费、产业、区域、分配等多方面都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产能过剩、消费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实施经济结构性改革,改变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才能釜底抽薪,真正收到成效。否则再用总量刺激的办法,或主要运用行政手段,结果只能是调不动、调得慢、调不好,甚至出现反复,最终丧失发展的战略机遇。
经济结构性改革是重头戏,也是硬骨头,更是考验我国经济能不能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就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直面重点难题,着力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推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和差别化促进政策。
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成本过高、房地产库存较大、融资结构不合理,是我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化解的四大结构性难题。对于产能过剩,要加大财税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化解,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要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房地产业同样也要做好产能化解工作,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促进房地产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着力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对于金融风险以及直接、间接融资结构不合理顽疾,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市场。
直面难题重点,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开拓性非常强的系统工程,离不开稳定的经济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的法治环境。要坚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经济结构性改革营造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实现社会政策托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守住民生底线,让就业保持在合理区间,切实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为结构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