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出台后,各方最关心的就是到底有多少人、哪些人愿意生。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授杨菊华看来,接近生育末期的人群,生育愿望可能会更高。不过,无论是哪个群体意愿如何,她觉得都应先制定完善的“家庭友好型”政策,以降低各项成本。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人们会安心生二孩?
杨菊华:首先,我认为应当制定、完善“家庭友好型”的政策,使生儿育女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都能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哪些人会选择生育二孩?很显然最大的群体是城市居民。因为农村地区能够生二孩的,大部分早已经生了。然而,城市居民生二孩的养育成本是很高的,且不仅仅是金钱的问题。
因此,“家庭友好型”的政策,应包含良好的育儿服务,如基础看护、托儿所、幼儿园、保健、早教等,通过制定好的政策来降低育儿成本。我个人认为,也可以考虑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第三方购买一些服务用以照料孩子,我们的养老服务已经可以这么做,育儿服务也同样可以。
其次,家庭友好的政策要靠社区层面的服务来保证,这在各个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我们的社区应当通过政府的主导,来建立托幼机构,培养足够的专业人员来照料学龄前儿童和放学后的学龄儿童,使其父母免除后顾之忧。当然,国外的社区服务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其中,考虑中国的现实情况和育儿工作的专业性,我认为在当下大规模使用志愿者来承担社区的养育工作是不现实的,即使允许志愿者参与,也要高标准严要求,并且只能扮演专业人员的辅助角色。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我国的生育率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吗?
杨菊华:我不认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危急关头,我对放开二孩后的生育数量表示乐观,我预计可能有60%符合条件的家庭会选择生育二孩。
第一,普生普育、早生早育是中国的传统,而中国的老人又有很深的子女情结,在这种文化压力下,最终选择养育二孩的父母不会占少数。许多年轻人都曾经想过要过两人世界,但最终选择生儿育女的仍是绝大多数,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不能忽视;第二,在养育二孩的问题上,我们的媒体最近一直宣传多养育孩子是幸福的、是好事,这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我认为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说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4以下,是不准确的。我们对此也一直做研究,这项研究结论也要在不久公布出来——从教育部、公安部拿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生育率应当在1.6以上,虽然比较低,但是远没有低到进入“生育陷阱”而不能自拔的地步。
所以,相比于思考如何鼓励二孩生育,我更关心政府如何制定政策来保证生育二孩人群的利益,降低他们的养育成本。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后,将给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哪些冲击?其中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杨菊华:从长远看,许多学者认为,生育二孩可以有助于保持中国劳动力的红利,因此有助于稳定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同时需要考虑到,新生儿同样会占据社会资源,现在的儿童从出生到工作,要受15年到30年不等的教育,这个过程中,已经很短缺的社会资源、基础设施和服务等,会因放开二孩而被继续挤占。
我们的教育、医疗、保健、早教等服务,如何能够跟得上人口出生的规模,这应该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