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刘羊旸)从“砍林”到“护林”,从“开发利用”到“全面保护”——如今,这一绿色转变正在我国越来越多的林区林场发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
“这是为恢复森林资源、构建完备森林生态系统、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程红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是保护好我国珍贵的天然林资源,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精华,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998年以来,我国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大幅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目前,工程区生态功能明显改善,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野生动植物种群不断增加。
然而,尚未纳入天保工程的天然林,其生态系统脆弱等问题依然严峻。同时,由于此前长期过度开采,要逐步恢复,亟须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出发,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势在必行。
“我们要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到全国,把所有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保护的标志就是天然林里不进行商业性采伐。”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现在每年商业性采伐将近5000万立方米,换成资源是800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记者了解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十三五”时期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今后5年,对于全国天然林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5年。
张建龙透露,到2017年将全部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伐主要分三步走:扩大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在此基础上,停止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从去年4月1日起,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已全面停止。一年后,停伐范围扩大到内蒙古、吉林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内蒙古岭南8局、吉林营林4局和大兴安岭范围内未纳入天保工程范围的上百个国有林场。
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宣告了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已结束,标志着重点国有林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曾经的伐木工转而成为森林的守护者。停伐后,林区将进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停伐打破了国有林场和林区原有利益链条,形成倒逼改革机制,使森工企业加快转型,并推动林区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
我们期待,森林更加茂密、山间更多绿色。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