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理的一篇报告指出,美联储紧缩的影响如何将取决于其他央行的反应,主要是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国央行。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分析师Viktor Shvets 和Chetan Seth在报告中写道,如果欧日央行避免扩大刺激,中国央行则可以继续做着既释放流动性又稳定汇率的尝试;如若不然,人民币唯有加入贬值大军。
随着市场环境因为美联储而收紧(如非农报告后美债收益率上升所显示),其对全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他央行的反应,主要是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国央行。
美国浅层次而又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加之货币政策的收紧和QE4的缺席,一直都在压榨美元流动性,同时通过抬升美元汇价,压低以美元计价的全球GDP和贸易规模。
如上所述,紧缩周期的全面影响取决于其他央行将如何反应:
如果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大规模扩大刺激,美元指数将会大涨(很可能至少会达到110-120,甚至是更高,相较于当前98-99的水平)。这反过来会进一步强化全球的通缩压力(那些认为油价将跌至20-30美元以及商品指数CRB跌破170的分析师将美梦成真)。但是, 如果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避免大规模扩大刺激,美元在回归一条更加平缓的升值道路之前可能会稳定下来(甚至可能会小幅贬值)。
麦格理认为,中国央行将扮演核心角色:
在一个满是熊孩子的游乐场里,中国央行一直试图充当一个负责人的大人(避免加入货币竞争性贬值)。到目前为止,这位全球市场增加了一定稳定性(至少在过去两个月中)。
如果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避免进一步刺激,中国央行可能会继续尝试不可能的“兼得鱼与熊掌”——既刺激国内流动性又维持汇率稳定。但是如果欧日央行扩大宽松,同时美元大涨,中国央行除了加入贬值大军外别无选择。这一点尤其成立,因为最新的通胀数据显示,中国可能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
合作,还是互相欺瞒?
近期欧洲央行官员就12月会议上扩大QE的可能性以及程度所发出来的矛盾言论凸显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同样情形发生在日本央行。这两个地区都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不像美国和中国尚未定论),同时需要考虑更强力的刺激措施。
因此,他们的政策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博弈论显示的那样,一旦有很多玩家参与,博弈就会持续循环往复,坦诚合作带来的净效益就会超过互相欺瞒。但是,如果玩家有限,博弈就不会循环往复,谋自身利益获得的回报会高于合作。我们面临的博弈情形是后者,而非前者。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未来数月,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很有可能会避免实质性扩大刺激(除了延长现有项目时间和调整刺激措施外)。这段时间可能成为新兴市场股市痛苦暂缓期。但是长期来看,这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继续认为,强大的通缩压力和对增量资金支持的需求都意味着美元上涨是高概率事件,而这(除了增加资本成本外)会打击新兴市场股市。这是一个二元博弈,但是大部分结果对于新兴市场来说都是负面的。
不过美银美林此前报告称,随着市场从为流动性欢呼转而担心流动性缺失,QE结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不是日本央行和欧洲央行宽松可以弥补的。
自09年9月QE1开始实施到QE3于去年10月结束,主要资产的年化回报率如下:股市20%,高收益率债券18%,地产投资信托基金31%,就连大宗商品价格都涨了。自QE3结束以来,全球股市上涨了1%,高收益率债券跌了4%,大宗商品跌了34%。换言之,美联储结束QE的影响很大,并且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接力宽松无法弥补其影响。(文章来源:《全球央行观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