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2014年明显下降
□记者崔静刘陆北京报道
记者19日从环保部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已完成72.4%,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20.8%,但重金属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环保部近日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对全国28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4年度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情况进行了考核。总体来看,2014年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项目实施进度加快,重点企业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强。
根据2014年考核结果,天津、浙江等2个省市为优秀;上海、江苏、辽宁、山东、青海、河南、江西、广东、福建、安徽、新疆、河北、四川等13个省区市为良好;湖南、贵州、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宁夏、云南、吉林、重庆、广西、湖北、甘肃、山西等13个省区市为合格。北京、海南、西藏3个省区市因治理任务轻,按照要求自行组织本地区开展自查,不参加全国考核评分。
环保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尽管2014年规划实施取得积极进展,但近30年涉重金属产业的快速扩张造成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高位水平,重金属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与2007年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河北、内蒙古、福建、四川、陕西、新疆等省区市控制新增排放压力大。
据悉,环保部已对规划实施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和预警,并将2014年度的考核结果作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2015年中央财政下达30个地市专项资金约28亿元,其中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增幅过快的烟台市、郴州市、娄底市、岳阳市、凉山州,适当扣减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这位负责人表示,2015年是规划收官之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督促进度滞后省份加快规划实施。2016年环保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对到期未完成规划目标的地区进行环评限批。
京津冀6市或将率先建立重污染应急长效机制
□记者倪元锦北京报道
记者近日获悉,京津冀核心区域的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沧州6市或将率先试点开展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和应急联动,试点将逐步扩大到京津冀全境。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以下简称“协作小组”)第五次会议上,《京津冀核心区域空气重污染预报会商及应急联动工作方案(试行)》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发布。
协作小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委秘书长、副市长张工表示,厄尔尼诺现象仍在持续,逆温、静稳等不利气象条件多发,采暖期燃煤污染排放成倍增加,极易引发空气重污染,今冬明春启动最高级别应急措施的概率极高。
张工说,未来或将率先在北京、天津和廊坊、保定、沧州、唐山6市,建立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在空气重污染时,共同启动最高一级的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污染过程。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仍在征求意见中。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针对区域性、跨省市、大范围、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按照“提前预报、提前行动、共同应对”的原则,共同采取更加严格的应急措施。非跨省的空气重污染,由各省市按照各自应急预案自行启动实施应急措施。
第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开展京津冀区域未来3-7天空气质量预报会商,当预测上述6市中至少有4个城市,空气质量未来连续4天及以上、持续达到5级(含)以上重污染水平时(根据相关标准,空气质量由好至差共分1-6级),6市将共同提前启动实施各自的最高一级应急减排措施,以遏制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累积速度。
据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涵盖京、津、冀、晋、鲁、蒙、豫七省区市。(完)
此外,记者近日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北京建成京津冀地区首个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三地将统一监测标准、共享数据,研究区域交通污染规律并制定协同治理政策。交通节能减排实验室对“人、车、路、环境”交通全要素进行监测。配备有车载尾气检测设备、气象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模拟驾驶舱等实验设备近100套。通过统一的标准规范监测方法,促进三地交通环境数据共享,支持区域交通污染规律的把握与治理措施的制定。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