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燕斌与所获的部分奖杯奖牌合影。他是国内著名的国标麻将选手,曾获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个人冠军,被称为“世界雀王”
这是一个关于麻将比赛的故事。
在刚结束的第四届麻将世锦赛中,北京市民段燕斌所在团队获得亚军。这个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个人冠军、有“世界雀王”之称的个体户,已有10余年比赛经验了。
他在国企上过班,开过酒吧,做过酒店投资、厂房出租。自1998年接触国标麻将以来,坚持每晚网上打2小时比赛。
他参加过50多场正式比赛,每月去方庄俱乐部打一次实战联赛。这个有“北京本地麻将协会”之称的地方,聚集了国内外老中青三代麻将爱好者。既有90后在校生、清华北大联队选手,也有个体户、公务员、医生和建筑博士。
“麻将不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或赌博。它训练头脑、拓展思维,和打篮球、踢足球一样,是一项有益的运动项目。”段燕斌说。
竞技
国标降低运气成分
“这次世锦赛第一天很惨,得了5分排倒数,但是第二天调整好(状态)拿了13分。”参加本届麻将世锦赛的段燕斌说。
他口中的“5分”、“13分”,指的是国标麻将的计分规则。本届世锦赛裁判长梁建国介绍,一般情况下,世锦赛打10局(本届参赛选手少,打了8局),每局2小时,一局16盘,一人坐4次“庄”。计分依次按4、2、1、0分来算,然后折算成最终的大分,如果同分,则小分高者获胜。
梁建国说,国标麻将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八番起胡”,这是它竞技性最高的地方。这一标准极大地降低了麻将的运气成分,更加考验牌手的竞技技巧。
比赛过程是比较平淡的。段燕斌说,与平日里打麻将时聊八卦、吃东西、抽烟的悠闲自在不同,麻将比赛除了“吃、碰、杠、和、花”五个字外,选手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打比赛时,段燕斌喜欢尽量把牌做小。“很多人想做大牌,但如果十三幺捏死了你的牌就是一副散牌,毫无回旋之地。”他说,为追求比赛的稳定和平均积分,一般情况下很少做大牌,因为“大牌和牌的几率太小”。
除此之外,打牌不要太在意得失,“打错牌也不能影响情绪”。尽量打活,多留可能性。
结缘
从初学到“世界雀王”
段燕斌并非来自“麻将之家”,出生于军人家庭的他20岁之前从未摸过麻将。
199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他在738军工企业实习做电子类工作。清闲之余,开始和几个同学“边学边打”麻将。“第一次观察别人打麻将,便被它变化多端的规则所吸引”,段燕斌笑着说,从此自己便一发不可收拾。
1998年,国家体委发行“国际标准麻将规则”,段燕斌兴奋地买了10本书开始自学,研究每一个番种,“记熟了规则一天就会了”。此后一年里,他和朋友们按比赛要求切磋训练,让他痴迷的不是简单的和牌输赢,而是按照番数累计的积分。
1999年到2002年,他在建国门开酒吧期间,认识了很多麻将圈的选手。通过他们的联系,段燕斌开始参加全国性的比赛。
“第一次正式参赛我没拿到名次,但遇见那么多高手更坚定了要打好比赛的决心。”段燕斌回忆2000年,他参加了天津麻将“牌王赛”,和东北、山西等地的选手“过招”。此后,几乎所有重要赛事都有他的身影。
段燕斌坚持每晚在网上打两个小时比赛,如今,他参加过的正式比赛有50多场了。在2012年第三届麻将世锦赛中,他一路领先最终夺得个人赛冠军,被称为“世界雀王”。
麻将圈
老中青三代“过招”
段燕斌每月去“北京本地的麻将协会”——方庄麻将俱乐部打一次实战联赛。联赛每月下旬举办一次,一天4局,取上月前76名选手参赛。
11月22日,他来到方庄麻将俱乐部,参加联赛第11场。比赛9点开始,但不少住在郊区的选手7点就赶到了现场。走廊的布告栏里张贴着前10个月的积分排名和座次表,还有不少全国赛事的通知。
参赛选手中,除中老年退休人员和各地麻将协会高手,不乏年轻人身影。有儿女陪86岁老父亲的,也有清华北大联队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有像段燕斌一样的个体户、企业家,也有90后在校生。
“特别有意思,有时间就会过来打,在这里可以提高水平。”一名上海的选手拖着行李箱赶来,他表示,年轻的麻将选手大多是先网上练习规则技巧,技术成熟之后再参加实战比赛。
比赛现场秩序井然,除“吃、碰、杠、和、花”外,牌手不允许聊天。此外,打出来的6张牌一行整齐码放在自己的“门”前,吃牌碰牌则会通过横放牌型码放来区分。
方庄社区居委会主任周桂君介绍,国标麻将规则确立以来,社区在全北京最早开设国标麻将班。2010年,居委会通过成立了方庄麻将俱乐部,并开始举办联赛,目前注册会员有150多人。“以前是按季度和年度排名发证书,今年开始有小额奖金。”她和女儿也参加比赛。
不是赌博
参赛不为获奖金
段燕斌也会打北京麻将、四川麻将等,但除了逢年过节陪老人和亲戚们,平常都不打。
“打普通麻将时,牌一拿起来,如果特别烂,和不了,就没了打的兴趣。但竞技麻将不同,一副很差的牌也有和牌机会”。他说,国标主要看抓的牌,变化谁快和算牌,譬如12番里面的‘全不靠’,普通麻将里几乎拿到牌就不想打了,但在国标麻将中能和3张牌。
打法上来说,和各地流行的麻将不同,国标麻将有一套完整的计分体系,按照81个番种,根据和的手牌中的番种来计分,变化多端,趣味性更强。
“以前人们对麻将都有种误解,因为在我们传统社会中,麻将自古以来更多的是一种赌博行为。”梁建国说,自从2005年世界麻将组织成立以来,麻将的形象已经开始改变。其实,麻将很有趣,它考验牌手智力,在比赛中更是需要全神贯注,是很健康的一项竞技类体育运动。
段燕斌说,竞技麻将与赌博很大的区别在于,它不为获得奖金,恰恰相反,大多数比赛都是自费。“竞技麻将不会设立奖金,会有证书和个人积分”。
此外,麻将选手也有级别。按“品”来分,和古代官员一样,一品最高。品级根据选手打比赛的积分来计算,目前我国最高的是二品到三品。
平衡
爱麻将,家庭更重要
“爷爷、奶奶和姥姥老是三缺一,小时候就陪他们打,6岁时就会北京麻将了。”段燕斌儿子说,“冠军老爸”是他的骄傲。
段燕斌认为,小孩子适当地打麻将和打篮球、踢足球一样,是有益的运动项目。在学习之余可以拉进和长辈的关系,也能训练计算能力。他坦言,将来肯定会教儿子打好国标麻将。
2004年,正当段燕斌国标麻将技术上升期,儿子的降生使他暂停了比赛,一停就是4年。4年间,他全心照顾妻子和儿子,“心痒”时就趁家人睡后上网打。
麻将给他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他拒绝了出国当教练的机会,坚持每个月外出参加比赛,也交到了许多国内、国际的朋友,“最久的有16年交情,非常珍惜,今后没有特殊情况尽量每一次比赛都会参加”。
如今,段燕斌的大部分精力投在工作上,也全身心地陪伴儿子,每周陪他一场篮球和足球比赛。每晚,等孩子入睡后,他在网上打2个小时比赛。“麻将是我最大的爱好,但家庭更重要,我也一直在平衡两者的关系。”
每次比赛回来,段燕斌一定会给妻子和家人捎上礼物,回家后多做家务。“我们这些选手很有趣,每次外出比赛回到家就特别老实。”段燕斌说,如此一来,家人不抱怨,也“为下一次比赛做好铺垫”。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程媛媛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