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周其仁在近期一次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体制组织成本急速下降,然后学习曲线上升,质量开始提升。我们主要靠成本优势,这是我们的主打的武器。成本优势是由以上几项条件的配合,大体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在世界舞台发力的主要原因,但是这也带来了很多代价。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以下是演讲节录:
是1978年开始学经济的,我学经济学的时候并不知道经济学家是一个很危险的工作。因为经济学立志要研究人的行为,但人的行为很不容易研究,人常常有很多想法和要求。你看这次来讲话我也很纠结,把话讲的准呢,有时候不大好听;要讲的好听呢,就不大准。所以我下面的话可能有一部分讲的不够准,有些部分呢就不够好听,要请各位宽容。
激进中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也是有代价的
经济走势高位下行
总体来讲全球经济的走势就是下行,准确讲,是高位下行。2007年第一季度的时候,美国金融经济危机还没有发生,中国GDP的季度增长折成年率是15.2%,到今年三季度是6.9%。换句话说,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去掉了一半以上。自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全球很多经济都下行。日本也下行,但日本本来就很慢。可是我们原来很快,这么急速下来,这个挑战要比低位下行难度要大。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很累,但是不容易失去控制;下山容易,不容易掌握好平衡。所以这是对中国经济很大的一个考验!
高位何来?
我刚学经济学的时候,当时在做第六个五年计划,我记得那时定的目标是争取年增长5%,保证实现4%,“增五保四”。现在听来这个数啊,包括今天说中国“增五保四”,全世界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因为对我们来说,7、6就是非常低的,因为过去有十几的增长。但是中国怎么能从“增五保四”到了10%的平均增长速度?高线可以到15%以上!
第一波是包产到户。高位的由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过去为什么增长不了?因为有克服不了的瓶颈。80年代初我们上大学的时候,10亿人口,8亿农民,穷的饭都吃不饱。20%的人搞工业,搞城市建设,谁来买你的产品?这是当年的困难。怎么突破的?就是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是第一波。包产到户劳动力多了,允许办民营企业,允许往工业走,允许把城市门打开,这是我们高位增长的第一个奠基之石。前几天,杜润生先生去世,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从来没有见过杜老也表示很沉痛。许多农村来的孩子和我讲,要是没有杜老当年挺的农村改革,我们不可能有今天。
第二波是邓小平南巡。放活的经济经过80年代末的风波,还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当年很大的问题。邓小平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改革开放,而且要坚持市场经济,就是只有市场才能把各方面放活的力量组织起来。第三波是加入WTO。这一波最重要,就是在我们自己改革的基础上,加入WTO,以政府和世界主要国家政府协定为保障,把不适应中国和全球市场连接的障碍系统地去掉。这三波重大的改革开放,就把中国国民经济从“增五保四”,推到了高速增长的领地。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开放,这是国家真正成功最根本的一条。
这个世界就是两个海平面,中国在底部,人均不到200美元,而1980年美国人均GDP就到了12500美元,两国的分配结构不同,我们储蓄率高,落到中国人民口袋里的钱与美国落到人民口袋里的钱差80倍到100倍。如果不开放,美国在高海平面,我们在低海平面,会维持很长时间。邓小平的厉害,就是打通两个海平面。
打通通道之后,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一次对流。资本技术为什么会来?这里面有一个规律:资本技术越多的国家,它的收益率越低;对于资本和技术越稀缺的国家,资本技术来一点,收益率就非常高。过去不开放,资本技术来不了,一开放,改善了投资环境,资本技术就“哗哗”地来。邓小平当年力主开放,主要看中这一条。我们要是完全靠自己积累,那得到猴年马月。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这个海平面还有大量的产出。经济学家李嘉图早就讲过比较优势,任何国家再落后,也有某些东西不那么落后。中国一开放,穷就是竞争力。同样的产品,别人会做,我们也能做,而且价格低。
我们的GDP从1979年到2004年平均增长将近10%,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增长年平均16.3%,2010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我们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更重要的不是这些数字,是这场经济革命显著改善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凭什么高速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本身带着挑战,首先要弄清楚,我们到底靠什么?
第一是借了全球的力。我们不是完全靠自己,不是完全靠中国人的优秀和苦干。中华民族一直很优秀、很苦干。我们是借了全球的力。
第二是成本优势,廉价劳动力。你凭什么借了全球的力啊?不完全是你工资低,因为没开放之前工资更低、更穷。中国的成本优势不是单向的要素优势。过去我们是人很穷,体制成本很贵,很多事不能干。中国真正的秘密是劳动力价格很低,长期贫穷形成数目巨大的廉价劳动力。
第三是改革急剧降低了中国制度成本,开放使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过去我们的制度组织成本很高,改革开放是把制度成本降下来了,这是中国真正成本优势的由来。
第四是中国人善于学习,人力资本投资增长迅速,观念、知识、技能和产品质量的进步。中国人肯学习、重视教育,重视技术。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承,再穷孩子也要念书,不能混。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体制组织成本急速下降,然后学习曲线上升,质量开始提升。我们主要靠成本优势,这是我们的主打的武器。成本优势是由以上几项条件的配合,大体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国际竞争力。这是我们在世界舞台发力的主要原因。
中国经济:高位增长的代价
理解了高位增长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还要看到高位增长给我们带来的代价。
出口、创汇、全球投资往中国来,我们曾经是很长时间内全球内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这是好事!我下乡到农村时,我的师傅告诉我:人没有遭不了的罪,但常有享不了的福。你说没外汇很辛苦,朱镕基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外汇180亿美元,搞了个并轨,一年涨了350亿,达到500亿美元。到现在3万亿外汇储备,这是好事!
问题是受得了吗?外汇进中国你不能花吧?要换成人民币就得跟商业银行换,商业银行跟中国人民银行换,中国人民银行拿基础货币换。所以外资来的越多,顺差越多,我们的基础货币投放也越多。
而且为了出口导向,我们要维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能大幅上升。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了,出口的成本就要上升,为了维持出口优势,人民币的汇率就不能轻易升值。不能轻易升值是什么意思?进来1块美元,8块人民币要投出去。所以顺差越大,外来投资越大,货币投放量就越大。所以就很快形成了不差钱的宏观环境,钱少了不行,多了更麻烦。如果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一个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起来。不是所有东西的价格一起起来,有些东西起的慢,有些东西起的快。这个力量是了不得的!因为它会让相对价格发生显著改变。
价格发生变化,我们的消费行为就会变化,更重要的是投资行为也会变化。为什么现在流行找风口,因为这些年出现太多风口了。大量的钱投到有限供给的环节,价格就会起来,价格一起来,人就会形成预期,认为它还会涨,追涨杀跌,你看好它,它证明它会涨,大家再把钱投进去。金融的危险就在这里,因为它会自我证明、自我强化。
这个游戏全世界很多国家都玩过。过去我们是没机会玩,没机会见价格疯涨,现在土地、房屋、古画、钱币、邮票价格很高,就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到新疆看过一头羊,叫刀郎羊,比普通新疆羊高一倍,价格很高,最贵的种羊卖1400万。我问维吾尔族一个老实的牧民,价格什么时候开始涨的?从06、07、08年以后,上门问价的人很多,价格跳跃的程度连羊的主人都不能适应。首先是5千元,2个礼拜后,5万,15万卖不卖?50万卖不卖?牧民来不及反应,说不卖,不卖就涨。
为什么把这么多精力从实体经济引走啊?就是货币的力量,就是我们成功带来的副产品。出口不好吗?赚了钱不好吗?创了汇不好吗?问题是创了汇,还有一个货币机制要跟上去。我们基础货币要跟着增加啊,基础货币从央行发到商业银行手里,还有乘数在起作用。商业银行借给企业,企业再存到商业银行,银行再借出来。1块基础货币要顶好几块,加到一起就是一个宏观环境的巨大变化。
我给大家描述这个流程:这是外汇,无论投资来的还是顺差来的,进到中国,基础货币就得动。你想维持不升值,来1块,8块就要输出去。输出去,这个钱就要进中国国内市场。资产价格,特别是那些供应有瓶颈的价格就会上来,上来以后投资热情就会转移,人力资本的配置就会发生方向性、结构性的变化。像任正非这样有定力的企业领导不多,扛得住这个资本力量的真是不多。没有办法,前后左右哗哗挣钱,那钱可是真的!他赚钱赚到你心里动摇。很多人开始都怕,金融、股票都是不干的,最后由不得你不干。很多人为什么冲进去啊?是前后左右都赚钱了,连小学同学都赚钱了,念书比他差的都赚钱了,凭什么落下我呢?一圈一圈的人转到这些资产游戏里去。一不小心会冲到生活必需品上面,那就是通货膨胀,那就需要调控,这就是我们这些年走过的路。(来源:《央行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