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霞和丈夫樊继志,在自家房前握着小路(中)的手
现代快报记者 徐洋 摄
“儿啊,你吃饭。”昏黄的房间,范一霞给坐在床边的小路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山芋粥。小路低着头,反应有些迟缓。范一霞将筷子放在他的手中,又牵着他的手放在碗边。看着眼前这个28岁的儿子,范一霞眼里流露出来的感情,很复杂。
28年前,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的樊继志,将路边捡来的婴儿抱回了家。尽管知道他双目失明,智力也有障碍,夫妻俩却没忍心放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耗费巨大心力将小路养大。两夫妻也曾有过犹豫,但面对这条离开了自己就很难生存的生命,他们始终放不开手。
通讯员 秦绪伟
见习记者 邓月
现代快报记者 王晓宇
28年前的选择
邻居抱来的失明弃婴,她主动收养了
天刚下过小雨,樊继志家门前唯一的一条路格外泥泞,远远看去,院子里正站着个男孩。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微微颤抖,穿着粉色帆布鞋在泥巴地上局促地脚踏,感觉到周围有人走近,他不禁往后退了几步。虽然低着头,但他深陷、紧闭的眼窝却还是格外引人注目。
不用指认,你就知道了,这就是樊小路,小路边捡来的“盲傻儿”。
小路的爸爸樊继志今年64岁,妈妈范一霞今年62岁。两位头发半白的老人得知现代快报记者要来,早早在泥巴路上铺满了干爽的稻糠,“你们当心脚下,全是泥,真是不好意思。”走进院子正对大门的房子里,墙上很多从屋顶蔓延下来的裂缝。“这房子如果下场透雨,刮场大风,就要倒了。”去年樊继志的姐姐回家过年,实在看不下去这间房,才出资帮他在院子前不远处建了个小平房。
回忆起当年,范一霞觉得,留下小路是做母亲的天性使然。
1987年5月24日,邻居家一个15岁男孩,在路边捡到一个哇哇要奶吃的婴儿。恰逢范一霞刚生出第二个女儿,正坐月子,邻居就把这个小孩送来了。范一霞回忆,第一眼见到这个小孩时,肚子上的脐带还没脱落。“他外面盖着一条大毛巾,里面包着两条小被子,里面夹了10块钱,还有张小纸条写着,小孩出生于5月18日。那个时候就看出来小孩的眼睛好像不太好,一只眼始终睁不开,另外一只眼向外凸出。”但想着自己有奶水,多一个也没什么,范一霞就把小婴儿留了下来。
到医院检查发现,果不其然:小路的眼睛治不好了,天生眼盲。
28年的坚持
曾把孩子送走,最后舍不得又接了回来
“慢慢长大以后,发现他不仅眼睛不行,生活也不能自理,小时候还会说话,但到15岁以后,一句话也不说了。”这让贫穷的夫妻俩有点措手不及。
小路5岁左右的时候,因为实在没人照顾,家里将小路送到城里的福利院,但一个星期后,又把他接了回来。“去看他,发现他被绑在福利院的床上,因为不会自己吃饭,全身上下都掉满了饭粒,整天大叫‘妈妈,带我回去’。我怎么忍心呢?又把他接回来了。后来,我们又送小路去上盲人学校,结果他生活不能自理,在那里两个月,老师钱都没收就把他送回来了。”从那以后,小路基本没有走出过前后左右不超过百米的院子。
一天又一天,转眼就是28年,老两口终于拼拼凑凑养大亲生的三个女儿,一个小儿子,如今儿子女儿们都出门去了,本可以松一口气的两位老人还要为小路犯难。
小路眼睛看不见,也不说话,身边一直要有人照看。他闹脾气不吃饭,他们得把饭端到他的面前,看着他吃下去。小路大小便不能自理,随时随地都需要换洗。“有时候一天要洗四五套被单,随时脏了就要洗,不然就干不了,没法给他换,到冬天被子根本晒不干,只能靠在村里借被子过活。”多少年过去了,小路的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两人有时也会抱怨,不知道这么多年的力气都使到哪里去了。“以前气着也说18岁以后就让他去要饭,结果还是舍不得。”
谁能来接棒?
老两口身体不好,以后谁来养小路呢?
邻居樊继科告诉记者,小路是他看着长大的,忙不过来时,邻居也会帮忙做做农活,帮衬家务,但这解决不了问题。当初捡到小路的15岁男孩樊士照,现在已经四十几了,刚从外地回来,他也表示,“家里当初看小孩眼睛有问题,不想养,没想到他们接下来了,还坚持这么多年。”如今,随着年纪日渐增长,樊继志夫妇觉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樊继志有脑梗阻,范一霞腰椎间盘突出,家里虽然有些地,但只能雇人干活,全家上下的支出只能依靠范一霞在城里每天绿化赚的50元钱。以前老母亲在时,还可以搭把手,4年前老母亲去世,家里仅有的两口劳动力还要腾出一个照顾小路。
还有亲人的不理解,是老两口心头的一根刺。樊继志的亲生儿子今年22岁,在外地找工作,他告诉记者,他对家里的状况感到很无奈。“家里穷就不说了,还有个小路,以后要找媳妇了,这个情况谁愿意啊。”
未来,是樊继志最不愿意提及的字眼。虽然因为小路情况特殊,村里给他办了低保,但这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城里的福利院不愿接收他,也没有好心人愿意继续抚养他,就算是花2000块钱给他找保姆,都不一定能找到。”说着说着,樊继志的眼眶湿润了。“我们在的时候还好,反正是农家人,自己的庄稼自己吃,有我们一口饭,就有他的,饿不着,但以后呢?”
“如果以后孩子们生活条件好了,就把小路给他们养,如果他们的生活条件都不好,那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目前,樊继志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找到一个好心人,能带小路去大医院看看,再接下老两口的接力棒,把小路养下去。
朴实农民用28年行动
谱写人间大爱
[推荐人]
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魏口村村民 夏桂荣
推荐感言
在村子里,樊继志一家并不起眼,他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家所做的事情,却让我们村民刮目相看,让我们感动。
28年前的一天,樊继志一家收养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从此,这个双目失明而且还有些痴呆的孩子就成了他们家的一员。与很多人家添丁带来的无限喜悦不同,这个名叫樊小路的孩子,给樊继志一家带来更多的是麻烦和负担。
虽然很多村民一开始都不理解甚至还有嘲笑,但樊继志和老伴范一霞始终没有放弃樊小路这个孩子。不仅如此,老两口对樊小路比自己亲生儿子还要好,樊小路在“父母”的呵护下,虽然什么也看不见,却也渐渐长大。
樊继志自己还有四个子女。之前父母在世时,一家9口人全靠仅有的一点薄田,三间漏雨泥房,生活相当艰苦。长期的操劳,使樊继志患上高血压、脑梗阻,老伴范一霞也患上腰椎间盘突出。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在风雨飘摇中,他们始终在互相坚守,为了一个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人,付出了其他人难以想象的爱,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
这么多年,樊继志老两口坚持的是一份真情,坚守的是一份信念。樊继志,一个普通而又朴实的农民,用28年的行动谱写了人间真情,筑起了血脉至亲,展现了善良真诚。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