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5日讯冬季的早晨寒风刺骨,但黑河市爱辉区西兴街向阳社区三委十一组一户破旧的42平方米的烧火楼里,洋溢着暖暖的温情:年近六旬的侄媳妇早早起床,做好热腾腾的早饭后,伺候84岁的叔叔起床。吃完早饭后,侄子、侄媳妇又开始为叔叔洗洗涮涮……这样温馨的故事,每天都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上演。
叔叔孙振山七十年代从山东聊城茬平投奔亲戚来到黑河,转眼四十年过去了,已经耄耋之年的他孑然一身。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嗣,生活比较艰难。九十年代初,侄子孙保远来到黑河,一直靠打零工维持生计。大约十年前,古稀之年的孙振山已经无法独立生活,孙保远夫妇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中奉养,每日三餐,喂药、洗衣、悉心照顾。
“这家的侄子、侄媳妇可好了,非常孝顺,对老人好,照顾得可周到了。我们经常看到老人家穿着干净利索的去路口散步。”孙保远的邻居见记者打听孙保远家时,都对他们夫妇赞不绝口。“照顾老人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叔叔不比自己爹妈,不高兴了可以犟两句嘴,没啥事。叔叔还差一层,怎么着也不能说。孙保远夫妻都是好样的。”
在屋外干活的孙保远听到邻居在夸他,不好意思地说:“自家的老人,叔叔也好、大爷也好、爹妈也好,我从心里感觉他们都是自己家的老人。作为晚辈,孝敬我叔是应该的。”
孙保远说:“来黑河也十几年了,刚来那几年去工地抬木头,脖子压了个包,治疗花了不少钱。也没攒下啥,就剩下这个四十多平的房子。叔叔也不是外人,亲爹的弟弟。如今他老了,又无儿女,我就很自然的‘经管’起他的生活。”
从前孙振山自己独居时就不会洗衣服,时常用小爬犁拉着衣服送到侄子家,侄媳妇洗干净后他再拉回去。十多年前,孙保远夫妇就开始零星的照顾他的生活。
孙保远说:“我老叔吃饭就是馒头、炒菜,他一个大米粒都不吃。偶尔吃些面片、饺子。有时早晨喝苞米面粥、有时喝奶粉。我叔叔特别爱喝奶,从前我们养了只奶羊,羊奶随便喝。现在也照顾不过来,又太埋汰,怕邻居有意见才不养了。去年春节前老叔病了,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之前他前列腺不好,小便困难,也不知为什么突然就畅通了。白天尿裤子,夜里尿炕。那段日子叔叔经常说‘死了算了’。尿裤子时自己都不知道,经常棉裤连着沙发垫子都塌透了。”孙保远指着沙发对记者说,“吃药、打针,很快就好了。可平时便秘的他,突然就不便秘了,比闹肚子厉害多了,我一遍遍的洗也洗不过来。我一面安慰他,一面找中医给他诊治。先后吃了三十多副中药,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终于治好了。”
“这些年也苦了我媳妇。”孙保远话语间表达了对妻子的感谢的愧疚。“今年11月6日岳母在牡丹江宁安去世了,我留下来照顾老叔,妻子一人回家奔丧。妻子是家里的老大,岳母也80多岁了,平时都是妻子的姊妹照顾岳母,我们只是年节时寄些钱回去。这次妻子回去我劝她多待些日子,最后再尽尽孝。但妻子不放心家里,时常打电话询问。”“我们的家在牡丹江,儿子也在牡丹江,还有个小儿子没结婚。但我们舍不得老叔,所以就留在黑河了。我的老父亲今年93岁了,现在住在牡丹江我三弟家中养老,我时常寄钱回去。”从孙保远眼中,记者看到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我老叔这样的三无老人,可以享受政府的廉租房政策。去年、今年社区工作者都积极帮助申请,每次都在办理的差不多时,老叔就打电话通知社区,他收回申请要求。也许是怕他有了自己住处,我们夫妇回到牡丹江的家与老父、儿子团聚吧。”“怎么会哪!我们只是觉得楼房对老人身体更有好处,洗漱、如厕更方便些。”孙保远说,“叔父也是父啊!我们夫妇会陪他到百年。他健康长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