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236,创2011年8月份以来最低,连续4日,累计下跌385个基点。在美联储加息步伐临近加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市场有关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渐浓。
对此,国家外汇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在昨日举行的四季度外汇管理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汇率波动在汇率形成市场化过程中是一个正常的结果,此外,我国的国际收支非常稳健,同时,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也是稳健的,因此,不存在人民币汇率长期贬值的基础。
王允贵认为,11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是源于美元走强,美元对英镑、日元、欧元11月份有比较大的升值。实际上,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货币也有升值。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在汇率市场化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包括汇率波动区间的扩大、中间价报价形成机制的完善等。因此,汇率波动在汇率形成市场化过程中是一个正常的结果。”王允贵表示。
随着人民币“入篮”靴子落地,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对此,市场部分人士认为,这或许是货币当局减少市场干预,对汇率走势听之任之所致。王允贵对此观点进行了驳斥。
“完整的判断汇率波动应该更多看市场供求和国际收支,目前我国的国际收支是非常稳健的。”王允贵认为,全年有超过5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1000多亿美元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这是分析判断的基础。此外,今年10月份以来的结售汇状况比三季度有很大的好转,10月份结售汇逆差收敛至200亿美元。从跨境收支来看,10月份转为外汇净流入。因此,我国的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是稳健的,不存在人民币汇率长期贬值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438万亿美元,较10月末下降872.2亿美元。这是中国外汇储备自2013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1996年有数据以来第三大月度跌幅。
针对11月份的外汇储备低于市场预期,王允贵表示,尽管11月份外储大幅下降,但相关情况仍在可容忍范围内,且外储适度减计对国家整体战略布局有利。此外,他还解析了外储下降是多方面所致,主要体现在:
首先,储备资产中的非美元货币汇兑折算产生了一定账面损失。王允贵表示,由于美元走强,欧元、英镑、日元等非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在11月份对美元出现较大贬值,“这导致中国储备资产中的非美元货币资产出现了以美元计价的账面损失。这是市场在汇率调整中一个记账的损失,是合理的。”
其次,外汇储备参与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走出去”项目的融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储备的定义,这些资金须从储备项目中扣减。“由于11月份很多项目到了执行期,提取资金较多,所以造成有些储备减计,这也是正常的。”
同时,王允贵表示,根据外汇局的观察,在外汇储备资产下降的同时,民间对外资产出现增加,“央行的外汇储备资产减少后到了民间,变成了中国民间企业在海外拥有的资产,这符合我们‘藏富于民’的总体战略,也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平稳运行。”
此外,王允贵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美元的强势,造成了人民币的相对弱势。部分企业机构为了避险,做了一些套期保值,同时也加快了外债购汇还债还贷等动作。
“总体来说,这些都是在外汇管理政策的容忍范围之内。”王允贵强调。(记者傅苏颖)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