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年内最后一次网购狂欢节“双12”,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早就铆足了劲,推出各种促销活动,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
当前,网络零售正成为一种新兴的商业零售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零售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从“双11”狂欢到平时网购业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
“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发展分享经济,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在“互联网+”代表的新的经济形态下,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刺激消费欲望、释放潜在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所说,当今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精神,是因为消费和服务的提升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面对“双十一”这片已经起势的“电商蓝海”,相关者是否能抓住这背后的全球化机遇,积极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环节的创新,吸引更多领域、更多行业、更多人群一起来享受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盛宴。
网购飙升
经济下行压力是今年中国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但从总体数据来看,尽管“重指数”表现持续疲软,但消费的异常坚挺确实坚定了官方和市场的不少信心,也被解读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再平衡。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加大。
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增长6.9%,其中消费拉动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出0.2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也达到58.4%,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51.2%。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相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而言异常平稳,甚至最近几个月出现小幅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提升速度快,消费结构优化的动力也在进一步增强,商品消费增速持续回落,但仍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服务消费增速显著提升,与“互联网+”相关的网络购物和网络服务消费将是全年主要消费亮点。
其中,互联网消费不仅仍保持总消费增长最快的地位,而且互联网消费的不同客体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具体行业来看,网络购物依旧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最大亮点。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5年第二季度网络经济核心数据显示,2015Q2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2654.5亿元,环比增长23.1%。
“食品行业购买力排名第一的广东人最爱买茶叶,‘二次元’商品销售额深圳排名靠前,中国高校人均购买力北大排名第一”……12月8日,淘宝和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趋势报告”透露,通过对2011-2015年大数据分析发现,网络消费呈现移动电商时代来临、消费力往三四线城市下沉、28岁以下网购用户高速增长等特征。
“错过了‘双11’,这次‘双12’可不能再错过了!”网购达人王宁提起“双11”的战绩一脸可惜,“早就看好两双鞋想着‘双11’下手,结果抢的人太多,我的鞋码没两分钟就被抢光了,看到这次‘双12’又补货了,怎么也要抢到手!”
网购之所以被各类人群所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
“生活在小城市,一个小时就能把商场都逛完,还不一定能买到心仪的东西。”王宁大学毕业后回到县级城市工作,因城区不大百货商场仅有三个,有些品牌甚至还没有进驻商场,想要买些国外品牌的东西只能靠网购,几年下来王宁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购达人。
“一开始只是在网上买买衣服、包包,后来有了‘双11’‘双12’这些网购狂欢节,老妈就让我在网上买些小家电和生活日用品,不仅省时省力,还比超市、商场便宜多了。”王宁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展示了“双11”的购物清单,有华为手机、榨汁机、书籍和黄金饰品等。王宁透露,一开始网购集中于淘宝,后来京东、当当、国美商城、苏宁易购都上线了,不仅选择多了,货比三家,价格优惠也多了。
“在原来的流通体制下,三四线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商品供给无法全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消费者在网购中的新增需求就比较大,可以从网上买全国甚至买全球。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在网上也有一些新增需求,比如特色农产品和境外商品。”电商战略分析师王旭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11”、“双12”是电商顺应消费者需求创造出来的促销大集会,满足了消费者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需求和热情,对于日常消费有一定的替代性。
确实,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实体店成本,网购能够带来更低廉的价格,再加上没有地域与时间的限制,网购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范围和更多的购物便利,俨然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正在拉动和催生新的消费需求。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网络零售中39%属于新增消费。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陈有钢认为,“要是没有网络,这部分新增消费可能被抑制。而新增消费的比例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更高,达到57%,这与中国实体零售在不同区域发展不均衡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双11”、“双12”消费品牌越来越成熟,成交量屡屡突破新高的网络购物表象之后,隐含着令人艳羡的经济增长节奏。尽管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迟缓、各国需求萎缩,但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稳定前行。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购物习惯的转变,网络消费的强大潜能正不断被激发,拉动内需的同时,也为新业态发展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别以为电子商务只是‘虚拟经济’,事实上,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带动了‘实体经济’,无论是B2B、B2C还是C2C。”
跨境“输出”
如果说2007年的“双11”是中国电商历史上的大跃进,一举成就了阿里等电商平台后来的辉煌,那么2015年的“黑五”就是跨境电商历史上的大跃进,包括网易考拉海购、天猫国际在内的30余家中国主流电商平台全部参战。汹涌的海淘大潮,不仅把更多国外商品送到国内的网购者手中,同时,不少本土电商企业也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把“中国制造”输出国门。
确实,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上半年交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7.3%,较去年底提高2.5个百分点。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也进入急速增长期。去年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企业超过20万家。
根据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日前,国家统计公布的10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增10%,而海外消费却有高达30%的增速。在内需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海外购”有先天排斥,认为应该支持国货。
但是国家最高层却不这么认为,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会议确定,将畅通商品进口渠道,扩大群众欢迎的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落实和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把“外货”进入国内视为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的契机。
其实,“洋货”比“国货”受欢迎也源于国内产品升级的速度没赶上国内消费水平,通过“洋货”引进,同时也是促进国内消费产品升级的动力,只要国内产业升级后,可以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商品,这种“压力差”自然会减小,消费也会回流。
李克强总理在“双11”之前就特别致电阿里巴巴,肯定了“双11”对于中国消费经济的创新,并强调跨境电商领域同样是国家政策的重要落脚点。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近日在聚美优品调研过程中也表示,支持跨境电商发展带动国内消费。此外,工商部门将建立完善在线信用监管体系,提倡信用创造财富,并打破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张茅在调研中指出,国外免税店里挤满中国顾客,既代表国人旺盛的消费需求和能力,也对中国企业提出考验:如何把境外消费带回国内。
据聚美优品CEO陈欧介绍,自今年发力跨境电商以来,聚美极速免税店月环比增长连续5个月增长超过300%,今年全国保税进口单量,聚美占比51.2%。在张茅看来,发展跨境业务,不仅给企业带来发展,同时打破国外化妆品在国内的价格垄断与歧视,另一方面刺激国内相关产业升级。这是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确实,随着80后、90后这一代数字消费“原住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消费者对网购商品的关注逐步从价格、服务转移到品质和品牌,同时这一群体的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而海淘恰恰满足了消费者从价格到个性化的多种需求,成为网购增长的新动力。
王旭东认为,跨境电商将传统的海外购物狂欢带入国内,不仅可以提升国内跨境网购消费,更有实践“引领消费全球化”的发展目标。从海外供应链组织、跨境物流、电商购物服务体验的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的目标就是带动原有消费产业升级,推动国内经济的产业升级。
依托“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数据显示,互联网经济在我国GDP中的占比持续攀升,2014年达到7%,占比超过美国。今年“双11”当天,仅一家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就达到了912亿元,其背后正是“互联网+”催生的消费动力和创业创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
但互联网对经济的拉动力还不止于此。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升级阻力重重……站在新起点的中国需要以新思路寻找新动力、开拓新空间。而认真观察会发现,这一年,当我们谈论中国经济时,往往离不开“互联网+”。
王旭东对记者指出,“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可以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随着大数据与社交化、移动化等技术的推动,电子商务必须从互联网的小圈子中跳出来,融入传统产业,并助推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政府就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的政策文件。李克强总理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1个重点行动,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
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固定宽带主流接入速率从2M提高到8M,全球规模最大的4G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建成。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这些数字和事实说明,当今的中国已具备推动“互联网+”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中国农业生产正向着精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传统制造业也得以加快转型,实现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迈进。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拥抱与融合,正是中国互联网相比美国,最大的创新所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指出,我们要重视促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其作为信息产业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