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个月,华尔街十大投行FICC部门的收入同比下降9%,信贷产品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证券化交易的收入下跌了21%。
●“在那顿饭上,我的老板表示对目前的薪酬状况很失望。由于糟糕的业绩,今年整个部门都可能面临没有年终奖的尴尬状况。而她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大学学费不断在上涨,而她的薪水却不断下滑,这让她感觉力不从心。”杨洁告诉记者。
再过半个月,杨洁就要结束她在华尔街一家投行的实习工作,踏上回国的行程。
“现在需要清理太多之前购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了,工作方面反而不是很忙。”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杨洁正忙着打包行李。谈及自己的华尔街实习经历,她坦言:“曾经无比向往,但是现在离开了也不觉得可惜。”
六年前,杨洁通过国内高校的交流生计划,前往美国深造。在研究生时期,她因为优异的学业表现而被导师介绍到华尔街的一家投行实习。今年,杨洁完成所有学业后,又继续在这家投行实习了半年时间。
如果前后两段时间加起来,杨洁已经在华尔街实习两年了。
在这期间,杨洁不是没有过留下来的机会,但她最终放弃了填写正式的入职申请。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华尔街金融机构大规模裁员,导致越来越少的实习生能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而另一方面,由于近来业绩糟糕,华尔街精英们的收入也下降了不少。
数据分析公司Coalition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华尔街前十大投行FICC部门的收入同比下降9%,信贷产品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证券化交易的收入下跌了21%。
事实上,无论是主动地还是被迫地,越来越多的金融从业者离开了华尔街。巴克莱前首席执行官詹金斯(AntonyJenkins)上月底表示,“未来10年,金融服务行业的员工和分支数量可能最多减少50%,即使在较不严酷的情况下,至少也会减少20%。”而詹金斯本人作为时任巴克莱首席执行官在今年7月被解雇。
“华尔街的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行,早就宣布过各自的裁员计划。尽管公布的裁员计划规模都很庞大,但是真正实施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子裁掉很多人,而是分批地裁。因此身处在华尔街的这两年,总是能看见抱着大纸箱离开的人。”杨洁说。
但裁员并不是结束。通过裁员缩减成本可以美化短期的财报,却掩盖不了华尔街竞争力下降的事实。面对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及越来越严格的监管环境时,华尔街是否还是那些立志投身金融业的年轻人心中的圣地?
裁员成家常便饭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华尔街十大银行前台部门员工总数为51000人,而2010年三季度这一数字为63900
离开华尔街后,杨洁选择回国发展。她说,自己已经完全放弃留在美国工作的计划,“我实习的这家公司这两年没有招聘过任何一个职员,只有不断离开的人。而从去年底开始,与家人商定回国发展后,很快就敲定了国内一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与我的专业对口,而且薪水很不错。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发展机遇更大。”
而有类似想法的不仅仅只有杨洁一人,赴欧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地选择在毕业之后回国发展。一位外资投行的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谈起:“华尔街金融机构持续不断的裁员潮,令海外学生留在华尔街发展的机会越来越渺小。即使有些已经进入华尔街工作的金融从业人员,随着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地择机回到国内。”
在以确保股东回报为第一要务的华尔街金融机构,为提高股价,裁员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12月初,有消息传出,巴克莱计划明年初投行业务再裁员20%,因为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JesStaley希望加快削减成本、提振利润。其中,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亚洲和全球现金股票业务。据悉,巴克莱在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开展业务的亚洲证券部门,被认为竞争和盈利能力不足。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员可能在明年初宣布,这是在现有的2016年底前裁减7000个投行岗位基础上的进一步裁员。截至去年12月底,巴克莱的雇员数为13.2万人,其中证券业务部门雇员约为2.05万人。而巴克莱银行计划于2017年年底前将银行全球总职员数降至10万人以下。
事实上,这只称得上是“冰山一角”。日前,摩根士丹利正式宣布裁员1200人,其中固定收益部门裁员人数为470人,该规模相当于该行全球固定收益部门员工人数的25%。裁员覆盖高级执行董事到初级分析师。另外700余个职位则是和固收相关的后勤支持。上述裁员将令摩根士丹利一次性支出1.5亿美元的裁员补偿费。
早前,巴克莱在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雇员数已从2008年的18.45万人降至去年12月的8.97万人。汇丰银行于今年6月宣布,为了提振停滞不前的收入增长,银行计划裁员5万人并缩减投行部门1/3的规模。
11月初,渣打曝出第三季度出现意外税前亏损1.39亿美元,计划在2018年前裁员1.5万人,并重组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
瑞士信贷自11月中旬开始在伦敦裁减大约200名交易员,该行寻求在全球范围内裁减最多5600名员工,并重组交易和购并服务业务。大部分被裁撤的职位将在固定收益部门,其中包括机构交易业务和做市业务。
数据分析公司Coalition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华尔街十大行前台部门员工总数为51000人,而2010年三季度这一数字为63900。固定收益部门裁员了7000人。
事实上,裁员早已成为各大跨国银行的常态,类似的消息已经很难在市场上引起大的涟漪。甚至在被裁之前,不少感到“寒意”的外资行员工已选择主动离职。
业绩糟糕薪水降
在华尔街,个人的薪水直接与业绩挂钩。伴随着第三季度糟糕的市场表现,华尔街从业者们的薪水也可以用“崩盘”来形容
在杨洁放弃填写正式入职申请,选择回国发展后,她实习所在部门的老板请她吃了一次饭。“在那顿饭上,我的老板表示对目前的薪酬状况很失望。由于糟糕的业绩,今年整个部门都可能面临没有年终奖的尴尬状况。而她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大学学费不断在上涨,而她的薪水却不断下滑,这让她感觉力不从心。”杨洁告诉记者。
事实上,即使是那些有幸躲过裁员这把“大砍刀”而继续留在华尔街金融机构的从业者,他们的日子也已经越来越不好过了。
据OptionsGroup最新报告显示,除了2009年的“昙花一现”,自2007年以来华尔街从业者的薪酬一直呈下降趋势。
该报告援引了投行各业务部门业绩最好的十家公司中前25%交易员的观点,薪酬包括基本薪资和年终奖。报告指出,在众多业务部门中,薪酬最接近繁荣时期水平的是外汇部门。目前股票、证券化产品、信贷部门的薪酬均不及2007年时的一半。
业内人士甚至用“崩盘”来形容华尔街薪酬的现状。华尔街各大行已纷纷削减薪资规模,摩根士丹利今年第三季度的薪酬比去年同期少10亿美元,高盛第三季度薪酬较去年同期削减了近16%,摩根大通削减了7%。2015年很可能成为自2011年来首次大幅削减年终奖的一年。
纽约薪酬咨询公司JohnsonAssociates总经理AlanJohnson指出,“这令人失望。这是动荡和紧张的一年,奖金下滑了,但是这感觉很糟糕。今年将是一个转折点,华尔街企业将不得不再度审视他们的成本结构。”
AlanJohnson认为,这一确定性的局面或将延续至2016年,华尔街投行们将进一步削减他们的员工规模。
“薪水少了,自然会有不开心的负面情绪,但是金融行业是个靠业绩吃饭的行业,个人收入直接和业绩挂钩。而在如今业绩如此惨淡的行情下,被削减薪水及年终奖也很难抱怨。”美国芝加哥大学管理学教授杰米·葛素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尽管第四季度的财报要等到2016年才能出炉,但是市场的悲观情绪早已开始弥漫。
从华尔街各大金融机构公布的半年报及第三季度财报来看,2015年可谓业绩惨淡。根据Coalition的数据,2015年的前9个月,华尔街前十大投行的FICC部门共产生了528亿美元的收入,股票销售和交易业务的收入为354亿美元,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为296亿美元。
Coalition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前9个月,华尔街前十大投行FICC部门的收入同比下降9%,信贷产品收入减少了三分之一,证券化交易的收入下跌了21%。
10月29日,德银发布公告显示,三季度净亏损60亿欧元。
在巨大的亏损压力下,德银高管团队成员“大换血”,至关重要的投资银行业务也将一分为二,明年1月1号起分为“企业与投资银行”部门和“全球市场”部门,此外财富管理业务也将分拆成两个部门。
财经评论员何志成认为,第三季度华尔街银行营业收入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阶段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加快、三季度大宗商品市场再度下跌超预期,以及亚洲汇率市场出现了大幅波动。“这也是非预期的市场现象,导致一些银行操作失误。”何志成说。
但杰米·葛素同时指出,尽管华尔街金融机构从业者的薪水出现了大幅下降,但是相较于其他行业,金融行业依旧是高薪行业。而很多普通美国民众对华尔街的高薪一直颇有微词。
“随着华尔街金融机构告别高盈利的时代,从业人员的薪酬自然应该有所下降。只是习惯了高薪的人往往比较难适应。”杰米·葛素说。
竞争加剧利润少
市场的波动或许可以解释华尔街糟糕的表现,但来自亚太地区或是IT领域的竞争者,正在不断蚕食这些金融巨头们的利润,令他们如鲠在喉
尽管不少金融业从业者将今年糟糕的业绩归结于下半年全球市场波动。但也有专家指出,华尔街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杰米·葛素表示,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全球金融格局的改变,才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要面临的挑战。
全球持续的低油价正令华尔街投行们越来越难以喘息。这些投行在美国页岩油繁荣时纷纷向各石油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贷款。然而,现在低油价正在给这些能源公司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原油收入正在枯竭,这些公司背负着巨大的债务压力。美国最大的银行们正在对能源公司的贷款举起红旗。二季度,美国各大银行就各自的能源公司贷款向投资者发布预警。
Rafferty资本分析师DickBove表示,“各大银行因为这些给予能源公司的贷款而遭受损失。这是非常明显的事情,无论油价是处于30美元/桶还是80美元/桶。”
富国银行表示,因为能源领域情况恶化,公司不得不准备更多的现金应对潜在的商业违约事件。美国银行报告显示公司可能需要额外预留15%的资金用于应对商业贷款风险,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贷款问题。
摩根大通在第三季度同样提高了其应对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贷款损失的准备金,金额高达1.6亿美元。摩根大通首席财务官玛丽安·雷克(MarianneLake)表示,公司这么做的原因是预计油价将继续保持低位。
“如果说市场有起有落,华尔街的投行也因此有赚有赔是一种正常的波动。那么,有些变化则更令华尔街投行头疼。”上述外资银行高管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来自亚洲同行的竞争以及东方主权财富基金的崛起,令华尔街投行如鲠在喉。”
汤森路透发表一项针对投资银行活动的季度调查显示,虽然今年亚洲的股权融资量创下纪录,但华尔街银行从中获得的费用却在下降,因中国对手在不断蚕食他们的获利。
今年1-9月,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股票上市金额较上年同期飙升40%,达到1972亿美元,高盛和瑞银集团在承销商中排名前两位。
与此同时,据调查估算,跨国银行在亚太股权资本市场(ECM)的费用收入却较上年同期下降或持平,这是因为亚太市场的竞争在加剧。亚洲ECM费用收入最高的10家银行中,有四家为跨国银行。其中瑞银排名第一,1-9月费用收入估计为2.059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接近持平。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费用收入则分别下降约20%,摩根大通则下跌15.7%。
相较之下,中国六大券商费用收入均增加,中信证券费用收入增长近50%至2.46亿美元;国泰君安费用收入增58%,招商证券费用收入几近翻番。
除此之外,如今全球范围内金融技术行业的崛起也给华尔街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冲击与威胁。一些著名的金融人士正在向银行业发出了金融技术创业公司迅速崛起的警示。詹金斯在演讲中表示:“现有银行正面临着巨大压力,它们要想在实现新技术运用方面与新竞争对手保持同步会很困难。”
最近软件公司Temenos的一项调查也显示,银行家普遍认为技术将成为他们事业的最大威胁,其中有超过一半的人表示计划今年加大IT方面的投资力度。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在给股东的年度报告中警告称:“硅谷来了。”
在他看来,对于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创新及效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贷款及支付业务上。在过去,像贷款、支付以及财富管理这些业务只有去银行才能办理,而最近金融技术初创企业由于提供了一种更加便宜有效的服务方式吸引了许多注意。
“数百个创业公司正在各方面替代传统银行,它们拥有大量人才及资本。”杰米·戴蒙在报告中写道,“你读到的大部分是关于贷款业务,即企业能够并相信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提高信用担保,快速有效地借钱给个人或小企业。他们非常擅长减少‘痛点’,可以在几分钟内发放贷款,这在银行可能要耗费几周时间。我们要努力使服务与他们的一样有竞争力,我们也完全赞成与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合作。”
监管趋严难适应
监管机构不断推陈出新的监管条例,令华尔街金融机构越来越感受束缚
临近年底,除了糟糕的财报令华尔街头疼之外,另一件“烦心”的事情就是必须使各项业务指标满足新的监管标准。在杰米·葛素看来,尽管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方案已经在多年前就陆续推出,但是华尔街的各大金融机构似乎始终表现得“适应不良”。
“在过去几年中,虽然几乎所有华尔街银行都进行了这样或那样的资产重组或业务调整。但这样的趋势远没有结束,未来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还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金融监管环境。在适应了宽松的环境之后,对于严厉的监管,金融机构首先表现出的就是不服与抵抗。”
现在,华尔街投行正想方设法出售数十亿美元贷款资产,这些资产都是在并购潮时期形成的。金融危机后,监管机构要求银行为风险资产增加缓冲资本,而年底是资本计算的一个时间关口。华尔街投行必须在年底前将并购潮带来的过剩贷款资产售出,将所持风险资产的敞口减到最低。
由于信贷放松等原因,2015年美国的并购业务总量创下历史纪录。在美国长期低息贷款和油价即将触底的市场期望下,并购业务进入亢奋期,这也令大型投行兴奋不已。
根据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美国并购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创下历史新高。而且预计今年并购交易总额将达到3.7万亿美元,仅次于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2007年是迄今唯一一个交易量超过4万亿美元的年份。
然而,进入第三季度此类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现在市场对这类资产更是缺乏兴趣,这令手握大量此类信贷资产的华尔街投行们万分焦急。
“虽然目前并购信贷资产的价格比较低迷,但是不少投行还是看好这些资产质量,并相信价格在未来会回升。有些投行并不愿意出售这些资产,只是鉴于监管压力而不得不出售。而以当前的低价出售的话,显然另一笔亏款很可能在所难免。”杰米·葛素表示。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推陈出新的监管条例,对华尔街金融机构而言,越来越感受束缚。11月19日美国众议院以241票赞成、18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批准了美联储监管改革与现代化法案。尽管这一法案旨在加强国会对美联储的监督,增加美联储透明度,促使其制定货币政策时更加负责。但是,其中的某些条款对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冲击同样不小。
该法案第11项条款要求对美联储的紧急贷款权进行改革。根据条款,只有在“对美国金融稳定性构成威胁的不正常及紧急情况下”美联储才能行使紧急贷款权。这对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来说,无疑是在危机发生时少了一些保障。
业内人士认为,美联储充当最后贷款人对挽救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金融机构的高风险投资行为,甚至是投机行为。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包括高盛在内的大批金融机构大量投资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等高风险资产,在房地产价格飞涨时获得丰厚回报,但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这些机构却要依靠美联储的紧急贷款艰难度日。因此,当美联储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时,有美国民众会认为美联储是在拿纳税人的钱去拯救华尔街贪婪的银行家,认为美联储被华尔街金融家把持,要求美联储减少危机时对这些金融机构的救助。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杨洁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