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实习记者陈凯茵)“我有很多粉丝,但我是褚时健的粉丝。”
王石不只在一个场合表达过自己对褚时健的崇拜心情。在日前举办《褚时健传》的新书发布会上,王石再度披露了自己对褚时健的“感情”。
事实上,这不是两位大佬的第一次交集。早在2003年,王石刚下珠穆朗玛峰便再登哀牢山,彼时的褚橙远不及今日繁盛,“跌到最低点”的褚时健也被媒体和公众逐渐遗忘。
11年过去,褚橙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王石和褚时健之间的渊源亦越来越深。四访哀牢山“登门取经”,亲自为《褚时健传》作序,直言褚为其最敬佩的企业家……今年11月,王石更是率领一支企业家队伍再赴褚橙庄园进行座谈。
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耄耋之年的褚时健,会被全国最大房地产企业的领头人如此推崇?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最初,王石只把褚时健当成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企业家前辈。毕竟当时玉溪烟厂一年的缴税额和万科一年的营业额中间还差了一个零,而且各自所处的领域几乎没有任何交汇之处。
然而,让王石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单方面会面居然发生在褚时健人生的最低谷——那场传说中的“世纪审判”。隔着电视屏幕,王石清晰记得,褚时健站在那里,头型一丝不苟,非常整洁。“在那种情况下,他站在那里,挺得非常的直。”
之后十余年间,王石四度拜访哀牢山,与褚时健结下不解之缘。
2003年,刚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王石,带着裤腿上的泥点子驱车9小时看望了褚时健。
王石这样描述这趟见面:“像拜神一样。”
在这次会面之后,王石给了褚时健最广为流传的评价:“跌到最低点的反弹力”。这句话成为这之后十来年国内媒体报道褚时健的主调,也成为褚橙上市后成为“励志橙”的品牌根基。
时隔十余年之后,在2014年的4月和11月以及今年的11月,王石密集登门拜访褚时健。他们之间一来一往的评价逐渐在为大家描绘出“惺惺相惜的忘年之交”的范式。
王石觉得,他和褚时健虽然两个人虽然隔得很远,“但想的一样,做的也一样。”
“我每次都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向褚厂长取经的。”
“虽然他境况不佳,但他作为企业家的胸怀呼之欲出。我当时就想,如果我遇到他那样的挫折、到了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那样勇敢。”
褚时健认为,对于自己七八十岁了还敢创业,王石了解其中的艰苦。
褚时健这样评价王石:
“事业做得不错,是个有追求的人。”
“做事讲信誉,讲话是直话,和我有共同话题。”
“这个人在基本感情上、基本看法上,和我比较一致。”
受褚影响王石以后要去戈壁种地
褚时健被称为王石的人生导师可能并不为过。
在与褚时健结交之前,作为地产界大佬的王石给自己描绘了一个自认为非常“与众不同”的退休蓝图。
“我70岁我在哪?我75岁在哪?我曾经对我自己有一个规划:75岁是在一个岛上,有一栋房子,孤零零的。旁边有一个直升飞机。”
王石可能没有想到,他想象出的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退休规划从2003年开始,演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当74岁的褚时健兴致勃勃地跟王石谈论60厘米高的橙苗6年后挂上果子会是什么样时,王石开始反思自己的退休计划。
当时的王石,大约从来没有想过当一个人70岁退休时,他的后半生还能有这样发展轨迹。
在那之后,他逐渐修改了自己关于人生余下时间的规划。他确定是褚时健当时宏大又长远的计划启发、感染了他。
“50岁、60岁就是彰显个人;60岁到70岁就是游学到大学教书;70岁如果还活着,人生无长,70岁开始到戈壁上面办农场。所以我计划去以色列,除了学习西方的文化,很重要就是学习以色列的技术,培育育种技术。”
当王石公开宣布他计划在退休之后到“戈壁上种庄稼”的计划时,一片哗然。有人评价这是一种浪漫的冲动,但王石并没有开玩笑。王石解释他的想法:“戈壁上种庄稼最根本是解决土地沙化的问题,这个课题对中国农业至关重要。”
王石今年63岁,目前正在一步步践行着他的计划。从2011年开始,游学哈佛、剑桥和牛津,目前还在担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EMBA班特聘教授。
在几年之后,退休后的王石会否成为在戈壁上耕作的“农夫”,每个人都在期待着。
寻根企业家精神“在劳改场也是狱头”的自信
“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长期以来,企业家们热衷于寻求他们作为企业家身份的精神内核,王石是这群求索者当中最想知道答案的。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这样解读王石的心态:“中华工商阶层从晚清的盛宣怀、张謇等实业家到民国时期荣氏一家为代表的商人集团一直存在。但时间走到1949-1956年,这个阶层出现了断层,直到1978年民营经济开始恢复,1984年之后中国企业家开始有群体的力量。王石这一代企业家似乎是断代后的重新开始。因此,对身份的‘寻根’一直是王石的心头之问。”
与褚时健的交往或许也属于“寻根之旅”的重要一环。
褚时健作为一位资深企业家,王石为他经历的88个岁月中总结出三点“企业家精神”:精耕细作、勤奋、尊严和独立。
“褚厂长身上没有很多深奥的东西,也就是就是中国传统精耕细作的特点。他种烟是精耕细作,种橙子也是精耕细作。他身上有着中国最传统的工匠精神。我们现在没有了。我们一定是用洋设备、洋方法,甚至不惜投机取巧。”
“从褚时健少年时代如何做烧酒来看,别人10斤能做出3斤来,他能做出3斤半,为什么?每两个小时起来加火,因为他勤奋。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勤奋。”
“褚厂长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就是他保持了尊严,这恰好是我们中国人现在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企业家、工商阶层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尊严。怎么独立、怎么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正是因为他保持着尊严,即使受到挫折,犯错之后也能恰当对待自己、对待社会。实际上,他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想帮他,但是他要证明自己,自己独立去做。”
在《褚时健传》的新书发布会上,王石如是总结道。
而除了褚时健的“企业家精神”外,王石还结合自己曾经入狱的经历,感悟出属于自己的“企业家精神”。
“我也曾经蹲过监狱。你知道我那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我就是在劳改场,也是狱头。在那种环境中,你一定要有这种自信心。正是因为在社会大变革中,光有勇气不够,应该有更多的忍耐力和智慧。”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