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刘欢有之炘李云路)美联储17日凌晨宣布加息,一个憋了近半年的“喷嚏”总算是打了出来。鉴于中国经济和市场的良好基本面,以及对此次加息的充分准备和评估,这个“喷嚏”虽然会带来一定冲击,但还不至于让中国患上“重感冒”。
今年年初,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6月会议上加息。之后美国经济表现并不理想,预期加息时点推迟至9月。由于预期释放已久,中国市场对此已有充分消化准备,整体看12月中旬这个加息时点,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有限而可控。
美联储此次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谨慎而渐进。美国经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健康,通胀依然低迷,加息节奏掌握不好或会引火烧身。预计未来三年美国将逐步加息至3.25%,每年大概加息三至四次。这与美联储前几轮加息周期相比步伐要缓慢得多,对于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预计也将相对温和。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加大。今年8月,中国央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一次性调整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近2%。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近日又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指数。这些都较好地释放了美国加息后人民币面临的贬值压力。
1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757,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1个基点。在美元加息预期和效应冲击下,人民币连续9天收跌,创6月份以来最长跌势,中间价创历史新低。
趁着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顺势走低未必是坏事,这将增强外贸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有利出口和稳增长。
当前中国经济和市场的基本面良好,贸易顺差较高,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加之人民币纳入SDR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综合判断,人民币汇率有条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美元加息对跨境资本流动会有短期的扰动,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应该是稳健的。11月,中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872.23亿美元。但这里头包括“藏汇于民”“偿还外债”“海外投资”等诸多合理因素,并非全是美元加息效应所致。
外汇储备过高,可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也会加强。美元加息导致资本外流加快,中国外汇储备虽然减少,但总体仍处合理范围,属于“良性减少”,有助中国的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经常账户还会保持顺差,对外直接投资和吸引外资持续增长。中国外汇储备充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未来外汇储备有所增减也是正常的。
在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的背景下,17日沪深股市稳步走高,其中后者录得2%以上的涨幅。两市成交猛增,再度逼近万亿元大关。
中国资本账户并未完全开放,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股市虽然带来资金分流压力,但并不会太大。而一些对汇率较为敏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上市公司,业绩短时间会因美元调整受到一定程度的利好影响。
由于此次美联储加息“蓄谋已久”加之“步履维艰”,其对于中国股市、债市的影响将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体量庞大,美联储加息虽会带来冲击,却难以使其脱离原有的运行轨道。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加息决策体现出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重要出口市场,美国经济逐步好转,无疑将有利于中国提振外需,带动出口增长。
尼克松时代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曾有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麻烦。”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通过量化宽松和低利率政策向国际社会投放美元流动性,助推全球性的资产泡沫。如今全球经济风险犹存,美联储选择加息,无疑会对新兴市场造成冲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元依然是美国的货币,但美国金融政策和美元汇率波动引发的全球性经济挑战却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经济体都必须面对的。美国不应滥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特权地位,为解决自身经济问题而肆意求助于货币政策调整,而应采取更加稳妥的金融政策,以避免对其他经济体造成严重冲击。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