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讯
证券时报记者杨丽花
在今天举行的2015年上海国资高峰论坛上,全国人大财经委的副主任邵宁高度评价了,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邵宁认为,(中发〔2015〕22号)超过了此前预期,其提供一个相当大的改革空间,想要推进改革的地方或者部门,都可以从这个文件中找到足够的依据。
(中发〔2015〕22号)突出特点在于,第一,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是贯穿整个文件的一条主线。第二,文件中提出的一些改革的措施和改革的原则基本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中发[2015]22号文)所提供的改革空间,但是文件发布后,社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很大。邵宁在这些重大争论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前一段争论最大的问题。邵宁说:“(中发[2015]22号文)坚持了集中监管的原则,并且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管资本是改革的最终状态,是改革的目标。国有企业是带着一大堆问题进入市场的,只有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企业整体上市之后,才具备管资本的条件。”
他还说:“前些年,各级政府为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操作破产、推动重组、引导改制、分离辅业、减少半社会职能等等,都是为管资本创造条件,虽然目前国有企业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不少,但是下一步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仍然不可小觑,我们需要有多种准备。”
第二,关于混合所有制的问题。邵宁认为这种表述的方式是很谨慎、很实际,是一种市场的自主选择,从实际出发,不能搞时间表,不能搞行政推动。
从发达国家的企业形态看,小企业一般是独资的,大企业是混合所有制的,但是它的主要形态是上市的公众公司。规范的公众公司是大企业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形式。因此,国内一些人就一直比较简单的认为,一搞混合,大家就成为利益共同体了,就可以相互促进,就可以共同发展。从纯经济的角度,这样讲也是对的,但是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
邵宁说:“这次的指导意见提出,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搞员工持股、试点先行,我们觉得这个试点先行加得很好,这也补充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三,关于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中发[2015]22号文)提出解决一把手说了算的问题,明确董事会外部董事应当占多数,这两条也正是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最重要的结论。邵宁强调说:“这个试点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意义。实际上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是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想解决一个非常集体的问题,就是一把手负责制体制下企业的决策机制的问题。对这个一把手负责制下的决策机制,我们有关部门发过很多的文件,要求集体决策、科学决策要民主,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但是效果非常有限。” 邵宁希望这个董事会试点能够创造使中国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能够转移到制度的基础上。
第四个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邵宁说:“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当中,都进行过探索,而且最后的探索结果证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是可以非常好的结合。但是必须明确,党管干部管的是政治要求”。
第五,对国有企业监督系统的整合。(中发〔2015〕22号)提出,要整合外部监督资源,建立监督工作的会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外部监事会制度,第一国有企业监督必须是外部的,第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必须有权威性。邵宁说:“监督工作的目的是要提高透明度,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企业的工作。在重大决策方面,必须要有容错机制,要不然企业无法去做决策”。
同时邵宁表示,国企改革将是“十三五”重头戏之一。“十三五”为国企改革提供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国企改革为中国国有企业将装上巨大的发动机。未来5年,国企改革从顶层设计的“蓝图”落实到“施工图”,需要更清晰的改革思路、缜密的改革布局、有力的改革举措,保障改革政策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