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公共财政论坛“十三五期间的财政政策”于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本论坛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举办,众多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包括高培勇、刘尚希、孟春、姚洋、靳东升、刘怡、吕旺实、钱立等,就我国“十三五期间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我国将进入“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许多目标有待实现。如何制定最优的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府支出、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等政策,实现“稳增长、惠民生”的目的,并为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据悉,本次论坛本着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原则,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学理论,借鉴各国财政政策的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林双林教授主持会议。随后,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
林双林教授首先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说明政府债务膨胀对经济长期发展不利,对我国目前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及GDP增长率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认为研究中国财政问题,应将地方债务计入。他表示,如果将全部债务计入,2013年6月就可能已经相当于GDP的58%,但外债较少,只占大约12%,政府承担的外债更少,只有3-4%。他同时也强调,我国财政赤字与西方国家相比不算高,还有高储蓄率这一优势,应该采取谨慎、可持续的财政政策,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进行结构性减税,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减少代际负担转移,使得经济可以持续性发展。
高培勇教授谈了他对“十三五”财政政策的四个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是一个趋势性下降,所以财政政策可能周期性扩张;中国财政赤字、债务的测度需要从一般公共预算要拓展到政府经济预算;结构性减税给政府带来赤字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应该排除利息支出。他还提出没有年底突击花钱这一说,只是突击拨款。
在姚洋教授看来,现在中国经济实际上是处在通缩的过程,处在一个经济周期下行几乎到了最底部的阶段,货币政策还要再充分一些。财政政策应该打前阵,不要让经济停顿下来。他呼吁政府要尽快采取行动,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孟春则针对“十三五”期间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政政策提出停止向僵尸企业输血,同时处理好僵尸企业带来的大失业、坏账、呆账、税源短缺等问题,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植力度,鼓励创业创新,加快对财政税源研究等建议。
刘怡教授谈了“营改增”给税收分享带来的影响,目前已经至少降低了企业税收4800亿,强调税收在地区之间划分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建议引入消费地原则。她指出由于税基不合理,国有企业承担了巨额税款。
吕旺实教授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角度谈论了在新常态下如何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问题。他在交流中,强调技术革新,简政放权,尊重市场,改革社会保障政策,适应中低速的经济增长,财政要把最小的核算单位划归到那些能够知道的收益和付出相对应的单位。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