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上市公司股权争夺战频频上演,并呈现出白炽化态势。
在我国证券市场的股权争夺中,不存在所谓的人意良心,谁占有的股份多谁就是老大,因此也不存是否欢迎或不欢迎,一切都得按规矩办事。就算股权争夺战中的上市公司想办法重新夺回大股东席位,也要符合市场规律、市场秩序才行。
股权争夺往往会提升公司股价,这是因为两家公司为了守住自己的持股地位,他们不得不在资本市场中大量收购股票,无论价格多少。在这种背景下,不少短线投资者会不断加码,希望两家公司,甚至是多家公司能够积极收购,以此卖出个好价格。
对长线投资者而言,持股公司被举牌甚至进入股权争夺,需要一分为二来看。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优质的上市公司出现股权争夺,意味着一个更大的组织看好这家上市公司,希望通过控股的方式进入董事会,从而实现对公司的股权控制、实现两家公司各种资源的整合,极有可能推动这个庞大的上市公司经过资源优化配置之后,再来一轮突飞猛进的飞跃式发展。这对上市公司原来的股权持有者可能是坏事,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长期投资机会。
从坏的方面来看,举牌资金很可能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在上市公司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介入,通过较低的资本享受大量的分红,自己却没有多少作为,在获得足够的分红之后再慢慢减持,最后退还控股股东的位置。在这种背景下,举牌资金并不能帮助上市公司实现突破,反而有可能拖累上市公司的发展,成为不折不扣的吸血鬼。
进入股权争夺的时候,上市公司高层也许会在这个时候打情怀牌,这往往是因控股权不稳定导致,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市场而言,投资者更想问争夺方,为什么要争夺股权,争夺完之后打算怎么做,这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对争夺方而言,他们考虑的是对方会如何拒绝,该如何继续争夺,这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不管怎么样,在资本市场中就是要遵守资本市场的规则,股价上涨赚钱你可以高兴,股价下跌赔钱你怨不得别人。既然知道上市之后股权的利害关系,那么股权结构的设置、股权持有的模式、在不同持股情况下防范以及反击的方式就必须确立,一切都需要通过市场制度来解决,做到合法化、规范化,谁能将股权守到最后,谁就是最终的赢家。
在国外,通过购买公司股票夺取控股权的案例时常出现,陈光标一度想收购纽约时报。和A股不同的是,相当多的美国上市公司会采用双重股权,即A类股和B类股。A类股是一股对应一个投票权,B类股则是一股对应多个投票权。有的公司甚至是三重股权机构,即再多加C类股。
纽约时报采用了双重股权,其中A类股数量极多,但纽约时报A类股股东对董事会成员的选举权被限制在30%的范围之内,其他70%以上的投票权有90%以上在纽约时报的苏尔兹伯格家族手中。这也意味着,即便是陈光标把所有的纽约时报A类股购买下来,他依然没有话语权,决定公司发展方向的人不会是他。
美国资本市场的双重股权结构能够让控股人“有钱且有权”,只要自己持有的B类股投票权占据绝对优势,他也不必担心有对手会入主董事会,因为一票否决的权力在于他。如果我国证券市场也能够引入这种双重股权结构,我们常见的股权争夺也许会变得非常罕见。(作者宋清辉系知名经济学家)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