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大电影之2015”:十大“特效关键词”引爆票房(下)
来源:证券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26 09:56:02

编者按:圣诞前夜首映的《老炮儿》借六爷的故事,描摹了一座城市、一个时代、一群人心的变动,六爷企望以原有的规矩解决现实的纷争,然而却以悲剧收场。而在资本市场中,银行这头大象的江湖地位正在被撼动、被改变。险资豪掷千金举牌、高管离职潮涌、混改大幕拉开、存贷比取消、AH股估值差异化等,折射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新生态、新变化、新格局。

新步步惊心

险资凶猛举牌银行

监管政策突至规范信息披露

岁末,从网络、电视到报纸,姚振华与王石在万科股权上的火拼搅动着冬日资本市场的神经。而作为宝能出击的主力军,前海人寿持续买入万科股权让险资大肆举牌的大戏再次到达高潮。

若仔细关注近两年的银行公告不难看出,险资对银行的举牌手法同样凶悍。从安邦保险频繁举牌民生银行,到富德生命人寿四度举牌浦发银行,险资靠着疯狂扫货不断上位的同时,也让银行大股东席位上演着“新步步惊心”。

险资举牌银行同样凶猛

在宝能系举牌万科中,其子公司前海人寿则充当了“排头兵”角色。根据万科A的举牌公告,前海人寿三次举牌共耗资逾百亿元。而险资持续高强度的增持手段,同样出现在上市银行身上。

目前与王石结盟的安邦保险,近年来就十分看好民生银行股权,自2013年起多次增持。2013年安邦保险连续增持民生银行,并曾在2014年11月份至2015年1月份短短数月之内连续12次增持民生银行,持有民生银行A股比例也从5%激增至22.51%。通过对比民生银行今年12月7日的权益变动公告和三季报数据发现,从今年10月份以来安邦保险集团通过旗下公司又对民生银行进行了增持。公开资料显示,安邦财险12月7日共持有民生银行5.61%股权,而在三季报中,安邦财险当时通过“安邦财险-传统产品”账户对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只有4.56%,其持股占比提高了1.05个百分点。目前安邦保险已稳坐民生银行单一最大股东之位。

反观另一家险资——富德生命人寿也同样“不差钱”。该公司自今年5月份至今已4次举牌浦发银行,并最终通过耗资600多亿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直逼第一大股东。截至12月8日,富德生命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购买公司普通股A股累计已达37.31亿股,合计占浦发银行普通股A股总股本的20%。目前距浦发银行实际控制人上海市国资委仅有2.256%的持股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富德生命人寿似乎有了短暂罢手的意思,其对外表示,在此次举牌之后,未来12个月内将不会再增持浦发银行。在此前3次举牌公告中,富德生命人寿并未对外披露举牌资金来源。而在最新一次浦发银行发布的公告中,富德生命人寿则表示此次举牌的179.11亿元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责任准备金,举牌目地则是“出于对浦发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通过屡次发布的险资举牌银行或房地产企业公告不难发现,目前参与举牌上市公司的保险公司主要是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安邦集团、华夏人寿、阳光保险、国华人寿等中小型保险公司。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中小险资公司的激进做法,与他们投资端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样需要稳定的投资渠道以增厚业绩有关。而由于银行股的市盈率较低且业绩相对稳定,这一板块自然成为险资投资的重要阵地。

保监会对险资举牌立规矩

在目前A股16家上市银行中,中央汇金高比例控股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五大国有银行和光大银行,非中央汇金控股的只有10家。此外,中信集团控股中信银行、中国平安控股平安银行的股权比例都超过50%,为绝对控股股东,控股权十分稳定。而其他银行则给险资“土豪”们有机可乘,事实证明,被举牌的银行均出自这些银行。

然而就在险资疯狂扫货之际,保监会也终于出手了。日前保监会最新出台的关于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的新规,则为赚足眼球的险资们带上了一个“紧箍咒”。

保监会最新发布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准则文件,对保险公司披露举牌信息从列明披露情形、明确披露内容以及规范披露方式等三方面进行了重点规范。一是列明披露的情形。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披露。二是明确披露内容。特别要求还应该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三是规范披露方式。明确披露的时间和要求,增强操作规范性。

根据《准则》要求,保险公司举牌上市公司股票,应当于上市公司公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在保险公司网站、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以及中国保监会指定媒体发布信息披露公告。

显然,在这个时间点上保监会对保险机构举牌的信息披露行为进行重点规范,无疑是为了防范险资疯狂举牌所可能产生的风险。而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否会使当下高烧不退的举牌热得以降温,仍需观察。

我是路人甲

银行高管跳槽忙追逐梦想进现实

与往年银行业之间互挖墙脚跳槽不同,今年,银行业大量的人才出走是到了企业。曾经在银行业叱咤风云,到了企业大多也如鱼得水,这正是“昔年高管座上客,今日相逢路人甲”。

银行人才出走从年初便有了苗头,1月份,平安银行副行长陈伟就辞去了平安银行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及副行长职务,并随后担任陆金所常务副总经理一职。

业务方面,包商银行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小马Bank团队负责人张诚带团队出走,组建了小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出任CEO,小马金融于3月25日上线,注册资本1亿元。

2月份,53岁的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文挥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交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委员和授权代表职务,作为交通银行的第一副行长,其分管业务包括公司机构业务部、投资银行部、资产托管部、国际业务部等核心业务部门。

4月份,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提交辞呈,不再担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行长职务,以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会委员、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不过他并非跳槽而是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岗位,不过在6个月后,副行长穆矢也因工作调整辞去浦发银行副行长的职位。

8月份,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会近日收到副行长黄金老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工作调动原因辞去本公司副行长职务。而黄金老的去向则是出任苏宁副总裁、苏宁金融常务副总裁,分管集团正在着力培育的金融理财业务。

同月,在中国银行工作26年的王永利辞任中国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并加盟乐视,担任乐视高级副总裁,负责互联网金融业务。虽然其仍被中国银行留任担任资深研究员,但毕竟未来各为其主。

不仅是传统银行人才流失严重,新成立不到一年的微众银行高管也已经数次换血。9月份,微众银行首任行长曹彤由于个人原因向微众银行提出辞职,此前其曾担任进出口银行副行长,并先后在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担任副行长、个人银行部总经理职务。

2个月之后,微众银行主管同业业务的副行长郑新林也提出辞职申请。与郑新林一道提出辞职的,还有分管平台金融的黄埔,以及两个一级部门负责人,分别为小微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宁、同业事业部副总经理游健聪。

从上述高管的离职不难看出,离职的理由不外乎于身体原因、主动性的工作调动,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因为薪酬,或许是因为高管与企业经营思路的差异性。而据本报记者统计,今年至少已有40余位银行高管离职。

在电影《我是路人甲》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即使最微弱的光芒,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路人甲并不出众,却也在一点一点的默默努力,为了心中的梦想。而银行业大佬们的离去,或许也正是在找寻自己的价值,将自己毕生所学及自己的金融理念灌输于企业,毕竟,在体制内,很多梦想难以照进现实。

华丽上班族

国有银行混改破题基层员工也能变股东?

长期以来,银行职工尽管供职于日进斗金、资产实力超强的“单位”,但也只是一名普通“打工者”。如今,随着银行混改大潮的迅猛到来,特别是作为混改重要一步的银行员工持股计划的推出,银行员工同时拥有股东身份,这将有力激发银行员工积极性,提高对银行的忠诚度和黏度,并最终由“打工者”向“华丽上班族”转变。

交通银行

混改首吃螃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改革逐渐深入,我国银行业面对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金融脱媒加剧倒逼着银行业转型的同时,也暴露出国有银行在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与市场化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尚有明显差距,加快银行业混改,进一步优化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已然势在必行。

如果说2003年底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迈进并最终完成股份改造上市,是银行业第一次大变革的话,那么今年的混改大幕的开启则是国有大行的第二轮凤凰涅槃式的重大改革。业内人士表示,国有银行混改的启动将探索适应市场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让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市场主体。

银行的混改主要对象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即中、农、工、建、交五大行。而在五大行中实力较弱的交通银行则在国有银行混改路上打响了“头炮”。2015年6月29日,交通银行召开股东大会,董事长牛锡明在会上介绍,目前交行混改方案共12条措施、20个具体项目,这一混改方案已经获国务院批准。这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混改大幕正式拉开。而早在2014年年中,交通银行就发布公告称,“正在积极研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可行方案。”

根据牛锡明的介绍,交行混改主要集中于“治理机制”“经营机制”“经营模式转型创新”三个方面。在交行混改方案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引进民资”,实际上,这也是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次交行将民资定位于“战略投资者”,而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者。根据目前已透露出来的细节,将在确保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员工持股等优化现有股权结构。《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10多年前的上一轮国有银行股改上市时,也恰恰是率先从交行开始的。交行今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该行第一大股东财政部持股比例仅为26.53%,汇丰则持股18.7%,其他境内外法人、机构和个人股东持股超过40%。相比于工农中建其它国有大行国资持股超过50%的比例,这样的股权结构显然更具备混改的基础和条件。

多家银行推出方案

受惠人数有限

作为银行混改的重要一环,交行在其混改方案里包含的员工持股计划一经浮出水面就受到了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员工持股,即允许员工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公司股东,这是现代公司用来解决所有者和经营者利益冲突,解决中长期激励机制的主要办法。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下银行人员变化流失较快,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员工队伍。

2014年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启员工持股计划试点,员工持股的概念重新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目前已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银行,除了披露混改方案的交行外,还包括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值得关注的是,这几家银行员工持股计划从对象到人数也是差别很大。

首先进行员工持股的银行是民生银行。2014年11月7日该行曾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14.08亿股A股普通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由于民生银行是纯粹的民营性质,对于其他国有银行借鉴意义并不大。此外,民生银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也仅有四五千人,只能覆盖到中高管理层。今年4月份,招商银行也发布了2015年度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拟以每股13.8元的价格向核心骨干员工定向增发4.35亿股,仅相当于总股本的1.7%,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激励对象包含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干部、骨干员工,以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总人数不超过8500人。截至2014年年底,招商银行拥有员工75109人,持股范围也仅仅略超十分之一,主要仍然覆盖中高层。

可以预见,随着银行混改的进展不断提速,其他国有银行也必将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与此同时,虽然员工持股作为一种长期的股权激励机制,能够把员工的利益同公司企业的利益相结合起来,以此带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人才流失。但从已推出方案的银行公布的情况来看,由于人数有限,股权激励还是更多地覆盖到银行中高层,基层员工很难大范围的从中受益。

港囧

沪港直通车开通上市银行H股大面积折价

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通车。如今周岁生日早已过去,与开通之时市场普遍预判的AH比价将由此缩小、两地估值靠拢不同,银行AH股股价反而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路线。在沪港直通车通车之前,约三分之二两地上市银行A股折价的局面不复存在,反而是9家两地同时上市的银行H股全面折价,上演了一出银行版的“港囧”。

在沪港通通车以前,市场普遍的观点是预计AH两地上市银行股的比价空间将被压缩,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但是,这只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沪港通“通车”后,两地上市银行股H股溢价的局面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并不是靠拢,而是继续反向拉大。

据《证券日报》记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收盘,9家AH两地同时上市的上市银行股H股已全面较A股折价,且均在两成以上。其中,工商银行H股折价率为21.66%,折价率在所有两地上市银行中最低;其余银行股中,招商银行H股较A股折价22.85%,农业银行折价23.31%,建设银行折价36.47%,光大银行折价44.93%,中国银行折价45.61%,交通银行折价50.05%,民生银行折价50.21%,而中信银行在所有银行中H股较A股折价率最高,达到88.99%。

相关人士分析称,相较于A股市场,港股交投始终低迷,港股市场投资者更喜欢购买上市银行A股,这也是造成目前9家银行H股集体折价的主因。

而从折价率情况上看,头顶最赚钱银行的工商银行以及拥有较为稳定的业绩表现和鲜明的“零售银行”定位的招商银行,则相对较受青睐,这两只银行股H股较A股折价率也相对较低。与招商银行的情况相反,中信银行两地的估值差距非常大。业内人士表示,中信银行近两年逐步加大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步局,这也是去年以来A股市场较为热络的追捧概念,但在传统业务上,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在上市银行中还是偏高的,两地投资者对银行的发展认知态度有所不同,也造成了目前H股折价率较高情况的出现。

解救吾先生

银行存贷比取消

揽储大战不再硝烟弥漫

今年10月份,刘德华主演的犯罪片《解救吾先生》迎来一片喝彩,同月,银行业也迎来了一件大事,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删除实施已有20年之久的75%存贷比监管指标,该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于人或事物而言,解救意味着被困牢笼,但枷锁的意义人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保护和束缚亦在一念之间,进入市场这么多年,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机制也已经符合市场化的规律,也是该放手让他们自由翱翔。

存贷比其实是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此前商业银行法规定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是75%,即银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只能放出75元的贷款,另外25元必须留存下来。商业银行法作此规定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维护金融的稳定性,特别是保证一定的支付能力,防止兑付危机的发生。

然而,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存贷比红线在限制银行投放贷款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形同虚设。同时作为一种硬性监管指标,银行在严守红线的同时,开始绕过存贷比,发展表外业务,造成“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为了能在月末的考核节点使存贷比达标,非法揽储、高息揽储,甚至不少资金大户在月末、季末做起了资金掮客,帮助存贷比不合规的银行进行短期的资金腾挪,以达监管要求,一日的利息甚至能达到日息千分之三。

为了揽储,一些银行更是利用储蓄送礼、储蓄返点等银监会明令禁止的手段吸引客户存款,一时间也造成了银行间的无序竞争。而监管近些年来,也一直在对存贷比的监管做出调整,去年6月底,银监会就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宣布扩大存贷比计算币种口径和存贷比存款计算口径、减小存贷比贷款计算口径,以此松绑银行存贷比管理。

今年6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不过,取消存贷比并不意味着监管的放松,取二代之的则是中国银行业正在实施的巴塞尔协议里的两个新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这两个指标比存贷比更加细致,不仅包括存贷款等科目,也包含了对期限及流动性的考量,几乎覆盖资产和负债两端。也就是说,这两个指标管得更细,包括理财产品在内的表外业务也覆盖到了,管得更严了。

中信建投研究报告认为,存贷比监管指标取消后,极端情况下,按照80%存贷比测算,16家上市银行将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6万亿元,释放出6.6万亿元的信贷。银行业在存贷比限制取消后信贷规模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将进入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预期未来信贷融资占社会融资比上升。

专家则认为,今后小微企业贷款将更加容易。银行可供放贷的资金增多了,小微企业贷款会更加容易,融资成本也将会有所下降,这将有利于小微企业及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中小银行的存贷比距离监管红线较近,取消存贷比将直接有助于中小银行增强对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放贷能力。(记者吕东毛宇舟)

更多精彩资讯>>>

标签: 十大 银行业 票房 特效 关键词

猜你喜欢

北京冬奥会带旺冰雪旅游 春节带娃出行更普遍

2月6日,携程发布的《2022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农历初五、初六为今年春节假期返程高峰期;在春...更多

2022-02-07 13:40:00

试图低调?知网降价不等于知错就改

12月22日,网友登录时发现,中国知网已大幅下调硕博士学位论文下载价格。硕士论文由15元 本降至7 ...更多

2021-12-23 08:58:44

莲花健康股东润通贰号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系

11月30日晚间,莲花健康(600186)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深圳市润通贰号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润...更多

2021-11-30 21:17:41

冯小刚电影公社发生工商变更 原股东华谊兄弟(天

近日,海南观澜湖华谊冯小刚文化旅游实业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华谊兄弟(天津)实景娱乐有限...更多

2021-10-27 16:29:44

2021年国庆假期前4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1.55万亿

10月6日,据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假期前4天(10月1日-4日)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1 55万...更多

2021-10-09 13:23:06

利安隆“联姻”康泰股份过关 两大问题需进一步落

为了助力公司进军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去年12月以来利安隆(300596)筹划收购锦州康泰润滑油添加剂股份...更多

2021-09-23 22:08:17

特宝生物核心技术人员王世媛离职 不再担任公司任

9月10日晚间,特宝生物(688278)披露公告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王世媛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相关职务,离...更多

2021-09-13 15:40:09

广东:文物风险保障金额达49.5亿元 有效提高安全

8月30日,为建立健全革命文物安全长效机制,有效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护水平,省文化和旅游...更多

2021-09-01 08:19:45

未成年网游时间从3小时压缩到1小时 网游该收割还

为了防止未成年人网游成瘾,国家相关部门向网游企业提出了最新的官方要求。8月30日,根据国家新闻出...更多

2021-08-31 14:13:15

回购期限已过半 天创时尚尚未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

8月20日晚间,天创时尚(603608)发布公告称,公司曾于2021年2月22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更多

2021-08-23 15: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