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A股市场,对于数千万股民而言,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场内外杠杆的推动下,“万点论”、“崩盘论”的疯狂情绪和千股涨跌停的极端行情交织出现。潮起潮落后的市场最终回归平静,却也令所有人心有余悸。在这一轮戏剧化的市场行情下,有激进的配资客被清出市场,也有经验丰富的投资大户遭遇绞杀,更有一批专业的操盘手投资“三观”被重塑,而这些人仅仅只是千万投资者的缩影。行至年末,市场重回慢牛走势,有人再也没有进场,而有人已经重新出发。
激进配资惨遭“归零”
今年以来,一场始料未及的杠杆疯牛,在使财富暴增的同时,也让许多投资者卷进配资炒股的漩涡。即使是老股民,配资对他们而言也是新鲜事物,这颗伊甸园的苹果让太多人尝到了后悔的滋味。
入市多年的老卢(化名)正是其中之一。“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我炒股赚了1倍多,但周围朋友的收益至少有两倍账面浮盈。5月,我去找了家配资机构,拿了3倍杠杆资金,挑了5只题材股来做,很快就有80%的浮盈。”老卢回忆道,但从6月15日开始,大盘急速下跌,配资账户收益回撤速度非常快,大部分股票直接打到跌停板。6月29日,配资账户直接爆仓,账户金额从800多万元瞬间变成90多万元。“根本没有时间筹钱补保证金,眼睁睁看着钱蒸发掉。”想起那一刻,老卢脸色依然黯淡。
“今年的感受太难描述了,当股票满仓涨停时,已经开始盘算着把赚来的钱拿去在市中心买套三居室。但到了市场猛跌时,已经不奢求能守住利润,只要还能回本。”老卢觉得,多年的炒股经验没能抵住一时的情绪亢奋,才会如此惨败。
实际上,除了像老卢这样的职业炒股人之外,一批从实体经济转战股海的企业家,也因为配资在这次过山车行情中被消灭。“我有个朋友是东莞的工厂老板,这两年经营不太好,他就想着在股市赌一把。4月试了杠杆,最大做到4倍,到6月底总共2000多万元剩下不到十几万元,四十岁的男人头发一夜之间就白了。”一位券商营业部大户王夏感慨道,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被市场消灭”的含义。
西南地区一家以配资为主要业务的投资公司总经理坦言,那轮暴跌让他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客户群体,大跌以来近3个月时间完全没有一个客户。“行情好的时候,公司最多时有100多位客户。圈子里十之八九都倒闭或者跑路了。”如今,其所在公司在“劫后”正式转型,目前已经拿到私募基金牌照。
融资客起死回生
除了场外杠杆,作为场内杠杆的两融也是上半年火爆行情的重要推手。当大盘一路上涨到5178点时,融资余额迅速放大到2.27万亿元。但在那样的极端行情里,几乎没有融资客会相信,危险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作为券商营业部的优质客户,黄女士(化名)在券商老总的介绍下开始接触两融业务,用600万元本金做质押,融入540多万元,杠杆不到一倍,“自以为算是理性投资,高危的创业板股票也不敢多碰,重仓的几乎都是二线蓝筹股。”据黄女士介绍,账户里仓位最重的一只股票累积亏损达50%后惨遭平仓,其他两只亏损幅度达30%,最后悉数清仓,割肉离场,“打死不会再碰杠杆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融资客都是有着多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再加上券商相对严格的风控标准,他们对市场的嗅觉敏锐度和风险意识都高过绝大多数配资炒股的投机者。因此,在第一波暴跌过后,两融余额较最高点仅减少了四分之一。
“我几乎完全躲过了6月到7月整整一个月的下跌。指数跌了30%,在我的认知里,这样的下跌幅度足够充分释放风险。后来几天两融余额果然开始出现恢复性上涨,我认为这是阶段性见底的标志,于是加仓,还做了一点融资。据我所知,当时去抄底的人很多。”一位有着15年炒股经验的老股民说,第二波下跌才是真正使他今年的利润损失殆尽的原因。9月30日,两融余额下降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9067.09亿元,不到最高点的四成。
不过,近期一些融资客重新杀回市场。“我对A股永远看多,偶尔阶段性看空。”回归平静后,上述投资者表示,他参与了四季度的反弹。“10月上旬那波没赶上,毕竟之前的教训摆在那里。10月14日左右才慢慢把仓位加上去。”数据显示,10月12日,融资客正式卷土重来。当天A股融资余额增加241亿元,创下6月2日以来最大单日增幅,上海市场交易量中逾15%是融资买入,创下5月19日以来最高纪录。随后两融余额逐渐回升,截至12月23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重上1.2万亿元。
基金经理“三观”重塑
尽管市场走势迷离,今年仍有一批手握重金、嗅觉敏锐的机构老兵得以幸存,成功在四季度行情中“满血复活”,并取得不错业绩。
“5月市场涨得最疯狂的时候,恐惧到头皮都发麻,硬是强迫自己把仓位降到一成,整个下跌期间都是低仓位操作,直到今年10月才把仓位调回到六成左右。除了一只最高峰建仓的产品还没有回到1元净值,其他的产品收益都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深圳某中型私募机构操盘手老于(化名)坦承,对杠杆天然的排斥,让他躲过一劫。
“有经验的老兵都知道,被炮弹炸过的弹坑往往最安全。只要在弹坑里趴着,被炸死的概率就小很多。炒股也和战场一样,已经出现巨幅下跌的股票,再暴跌的概率会小一些,持股不动相对安全,频繁调仓反而会输。”在老于看来,如果不是提早降低仓位,均衡配置大小票,说不定也会碰上清盘的危险。“下跌行情下,谁都免不了回撤,关键是安全垫厚不厚,有没有清晰的止损线。”
公募基金中,长盛电子信息主题基金就因为精准逃顶、反弹加仓成长股而爆红,成为年度冠军的大热门。该基金6月初提前将仓位降至0.88%,9月又果断加仓至八成左右。“深刻体会到投资过程本身就是对人性的一种历练,顺势而为、知行合一是对一名基金经理最基本的要求。”基金经理赵宏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经验就是处理好个人偏好与市场偏好之间的矛盾,有坚定的投资信念同时也要遵从市场的运行规律,不断学习总结才能跟上市场节奏。
总体来看,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损失并不少,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净值回撤甚至超过50%。“一些年轻基金经理确实被第一次暴跌吓着了,但我们这些所谓的老将失手在第二波暴跌或错失了后面的反弹。”深圳一位有着资深投研经验的基金经理自黑,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讲,今年的市场专门“打脸”,“三观”完全被重塑。“在当时的环境下,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证基金流动性,又想保全净值,就疯狂地卖股票。现在想来,其实大部分人都赚不了波动的钱,对于不用考虑清盘风险的公募基金来说,必须要吸取的教训是绝不能轻易把筹码扔掉,等反弹来了再去抢就已经晚了。”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