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2月28日电(记者郭翔)作为城市供水运行的末端,多年来,吉林省部分城市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混乱、管理缺失,出现二次供水污染水质、间断供水吃水难、管网漏失严重浪费等问题。2014年起,吉林省启动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两年来,近千万城市居民受益,供水管网漏失大幅降低。
“搬进这个小区10多年了,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接水,下午5点还得跑回家储水,定时供水两个半小时。”62岁的吉林省辽源市南康物业小区居民王贵荣说,“没有水,热水器成了摆设。”更让她恼火的是小区地下供热管线爆裂,暖气水渗入老化的供水管线,“打开水龙头流出泥汤”。
辽源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臧庆东说,2014年前,城市24小时供水能力仅有50%,而水管锈蚀、水箱卫生状况不好,水箱中甚至发现过死老鼠。
吉林属北方较为缺水省份,而二次供水管网漏失浪费惊人。通化市团结小区泵站覆盖2356户,月供水量4.1万立方米,而实际用水量仅有2万立方米,“一半的水在二次供水管网漏失掉”。
“二次供水设施作为供水运行的末端,建设混乱、管理缺失。”吉林省住建厅副厅长袁忠凯说,管理不善、水池水箱清理不及时、设施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水质污染时有发生。截至2013年,全省共有二次供水设施6310座,其中4768座急需改造;二次供水管线2.02万公里,急需改造1.8万公里。
正在做午饭的王贵荣家弥漫着饭香,打开水龙头,汩汩“清泉”流出,“现在水多清,而且全天都有水。”
2014年起,吉林启动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利用3年时间,撤并改造“老旧散小”二次供水设施和老旧管网,理顺二次供水管理体制,建立水质动态监测系统。
辽源投入4.8亿元,在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基础上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在辽源水务集团监控运行中心,屏幕上实时监控着全市79座加压泵站,显示着压力、浊度、PH值等数据,精准定位漏水、爆管等事故,保障居民安全用水,24小时供水能力提高到95%。
“从群众需求最迫切、矛盾最突出、见效最迅速的供水区域入手,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袁忠凯说,仅2014年改造当年全省就有50万户居民从间断供水变为24小时供水,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提升至96%,912万城市居民从中受益。
两年来,吉林共投资97.85亿元对49个城市进行二次供水设施、管网改造,撤并“老旧散小”二次供水设施5358座,新建、改造老旧管网8958公里,改造楼内管线2.1万公里。
“原计划新建一座日供水10万吨的水厂,改造后发现现有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城市需要,新水厂则成为备用水源保障城市未来发展。”通化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朱建民说,通化二次供水改造后,年节约供水量639万立方米,减少用电433万度,降低的用电量折合标准煤1700吨,每年减少排放有害气体1700万立方米、烟尘340吨。
在辽源,从定时供水到全天候供水的6个泵站,改造前日供水总量在1.1万立方米-1.3万立方米,而改造后降至3800立方米-4300立方米,“减少水的流失60%以上”。通过改造,吉林全省年均减少水量漏失近6000万立方米。
不过,二次供水设施谁都可以建、谁都可以管、谁都不负责的现象仍然让城市供水管理者头疼。吉林省原有二次供水设施6310座,其中供水企业管理1917座,其他产权单位管理4014座,弃管379座。“其他产权单位并非专业单位,其泵站常常出现水质水量问题。”臧庆东说。
通化市公用局项目办主任李占东等认为,相关法律法规应明确由专业二次供水运营企业接收管理二次供水设施、管网,强化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二次供水行业监管职能,逐步建立起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的“一竿子到底”管理模式。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