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齐中熙、赵文君、樊曦)新华社《特别关注》栏目28日播发了《3000多万货车司机生存状况调查》系列稿件。一些读者通过报刊、网络以及新媒体等平台阅读后评论,“终于有人为这3000万人吐槽了”。人们把目光聚焦于这一群体,共同感受车轮之上的“苦与痛”。
网友“C侠”的家人就是大货车司机,他对报道有切身体会:“我爸和表叔以前也是跑运输的,东风140的车型,二手车改过了,5吨的载重运10吨货。每天从我们小镇跑省城三趟!为什么这么拼?要挣钱啊。后面因为奶奶不赞成,才放弃了这个营生。”
“C侠”写道:“表叔开的是挂车,从湖南往东北运卷烟,一车货上千万吧。表叔说一路提心吊胆,生怕出什么差错,嫂子也一路跟着他保障生活。文中一点都不夸张,电磁炉液化气都带上了,到了之后那些破损的卷烟还要自己承担。”
工作后,“C侠”从事的也是货运行业,就更有感触:“看到驾驶室内满是矿泉水瓶子,问师傅怎么不扔了。师傅说这是撒尿用的。因为路上不让停车,要节约时间和成本。甚至连过收费站地磅时油门怎么踩可以让称重减少,师傅们都要反复练习一番!很多时候,不是货车司机想改装车,想逃避收费,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实在是成本太大,他们是在用生命赚钱。”
网友“流星”在阅读报道后分析说:“超载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治理这个现象不能只罚司机,执法部门也有责任。国家早就不许超载,为什么屡禁不绝?因为有些检查站和执法者还在收钱放行。可以说这个行业的监管有问题。”
刘博平时开个小面包车,拉点货挣钱。他说,非常感谢新华社报道。现在生意不好干,监管部门又交叉乱执法,司机敢怒不敢言。运输市场的失序实际上是政府管理、服务的滞后甚至缺失造成的。中国这么大的运输市场,管理跟不上不行。
网友“黄桃”的亲属两口子都在外跑车:“唉,他俩一年到头就过年休息半个月到一个月,孩子也是留守在家,真辛苦!说多了都是眼泪……”
除了感叹货车司机的“苦与痛”,不少读者还提出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有读者反映,行政管理的缺失以及高额的成本、微薄的收入,使得这个行业在有着发达的公路运输线路的前提下,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活力。有问题不可怕,改革需要时间,就看改革的深度跟广度如何了!
还有读者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统筹协调解决:包括制定合理的货运价格体系、建立自动过磅和监控系统、“一站式”综合执法(含超载超限、尾气检测等)、货车司机培训,建立更科学更人性的货运标准体系以维护正常货运价格、抵制恶性竞争,同时还应建立执法人员执法监督机制,货主若认为处罚不当,应投诉有门。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