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下的家庭教育真实状态如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敲响了警钟!中国教科院相关课题组在北京、山东、广东、江西等六省一市进行了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共发放28000套问卷,回收率为81.70%。
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告诉澎湃新闻,在本次对初中生家长夫妻关系的调查中,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初中生家长,其夫妻双方满意度、双方凝聚力、双方一致性和情感表达四个维度上的现状都不容乐观,总体呈现出夫妻关系较为平淡的状况。
图2-2-1 家长年龄结构分布(%)
“三明治一代”的中年人面对五大危机
调研报告发现,步入中年后,多数家长都会面临来自生理、工作、婚姻、子女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困境,而这些恰好构成了中年“危机”的五个方面。身处这种困境的初中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危机”的干扰或影响,并最终影响其家庭教育的开展。
而中年阶段,初中生家长不同程度地面对来自诸多方面的转变和挑战。首先,在健康方面,大多数中年人开始遭遇健康问题,并不得不接受逐渐衰老的事实。与此同时,这些身体的变化还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变化,如自我形象的否定、对幸福和生命的重新定义等;第二,在职业方面,中年期人们的职业发展相对稳定,既属于职场的中坚力量,同时又受到年轻后辈突飞猛进的威胁,因而,如何权衡事业与家庭成了很多中年人的困扰;第三,在婚姻方面,夫妻生活中互动模式较婚姻早期相比有了较大变化,日常化、事务化的成份加大;第四,在子女教育方面,子女进入青春期,原来依附性的亲子关系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子女与父母的逐渐分离,以及一触即发的亲子矛盾;第五,在社会角色方面,中年人被称为社会中“三明治的一代”(sandwich generation),更多时候充当的是社会资源提供者和服务者,相对于家庭中的老人和子女,其获得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较少,更易陷入独自应对和解决问题,孤立无援的处境。
图2-2-2 子女对家长工作状态的评价(%)
接近八成家长认为工作与家庭生活存在冲突
在对家长“工作与家庭生活是否存在冲突”的调查中,仅有25.21%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没什么矛盾”。换言之,有接近八成的家长不同程度地存在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时间冲突最具代表性,有接近20%的家长觉得最困扰自己的教子问题之一就是“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其中,父亲为22.40%,母亲为16.04%。从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人员和个体职业者所面临的这一困惑尤为突出,均超过23%。
但从家庭教育角度来看,子女所感受到的父母工作状态,后对于子女的影响更为直接,更能彰显家长魅力。65.86%的学生认为家长工作状态一般;2.88%认为家长工作状态不太好;子女对家长工作状态评价积极,认为父母工作状态很好的仅为31.25%。不难看出,在子女眼中,多数父母的工作处于一种非积极状态。其中,子女对父亲工作状态的评价高于母亲。
子女对父母工作状态的评价越积极,对父母家庭教育的整体评价也越积极。以父亲为例,如图2-2-3所示,以父亲为例,当子女认为父亲工作状态很好时,接近八成的子女觉得父亲“非常合格”;反之,当子女认为父亲工作状“不太好”时,认为父亲家庭教育“很不合格”的比例为26.26%;如图2-2-4所示,母亲的情况亦是如此。可见,父母呈现在子女面前的工作状态不仅能让子女从中获取积极上进的正能量,对于其自身形象塑造和权威建立也十分重要。而这种正向的引导和良好的家长形象无疑是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图2-2-3 子女对父亲工作状态的评价与对其教育的满意度评价
图2-2-4子女对母亲工作状态的评价与对其教育的满意度评价
母亲将负面情绪带回家的比例较父亲高5%
初中生家长工作与家庭冲突还反映在负面情绪从工作溢出,从而影响家庭心理氛围。当问及家长“您会把工作中的烦恼、压力带回家吗?”选择“从不”的仅为28.34%,即超过70%的家长会不同程度地将工作中的烦恼和压力带回家。其中,通过父母对比发现,尽管更多的父亲感受到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但母亲将负面情绪带回家的比例较父亲高5%。归其原因可从四方面加以阐释:1.生理原因:在经历了结婚生子和养育等特殊生理过程后,大多数母亲的生理有了明显的变化,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2.家庭原因: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仍受到“男主外,女主内”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这无疑加重了女性的心理负担;3.组织原因:中年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玻璃天花板”困境的可能更大,升迁机会相对较少,因此更易产生职业倦怠;4.社会原因:由于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对女性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角色要求,前者要求女性果敢、练达;后者这要求女性温婉、细致,这无疑加大了女性的心理压力,加剧了两种角色的现实冲突。
那么,当面对这种角色冲突时,初中生父母是如何调适的呢?通常,当工作和家庭生活产生矛盾时,其调适行为包括角色重新分配、补偿和回避三类。从数据来看,选择角色重新分配,即“工作做出调整”的为28.13%;选择通过补偿来弥补工作对家庭的影响,即选择“尽量挤时间陪伴家人”和“物质弥补”的分别为46.97%和5.46%;而选择消极回避,即“无奈,没办法”的为19.43%。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多数家长倾向于补偿式的行为来调适工作-家庭的角色矛盾。其中,“尽量挤时间陪伴家人”所占比例最大。而事实上,这种补偿行为是在承认并接受冲突存在,且认为冲突难以调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即便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缓和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被动的调适行为反而会加剧家长自身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调适效果也会因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而逐渐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初中生家长性别进行对比研究中发现,如图2-2-5所示,尽管父亲和母亲在遇到“工作——家庭”冲突时所采取的调适行为基本一致,但从细微差别中不难看出,母亲更倾向于“角色重新分配”,选择以家庭为主;而父亲则倾向于时间和物质的补偿。这也进一步反映了社会角色定位对于家长的不同诉求,也再次凸显了作为职业女性的母亲在“工作——家庭”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遭遇的困惑更多,更值得关注。
图2-2-5 家长如何调适工作与家庭的矛盾
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系“不太融洽”甚至“很糟糕”
有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系“不太融洽”甚至“很糟糕”,而仅有7.54%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系很亲密。可见,子女眼中的父母关系与研究者关于中年婚姻的状况表述一致,即相对平淡,且不和谐、不融洽的比例相对较高。尽管这种主观判断有失客观性,但子女的直观感受更能直接反映父母关系状况及其对家庭氛围的影响。
对夫妻双方凝聚力的考查,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协作加以反映。在对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夫妻共同教育子女的仅为43.02%。由母亲主要承担教子责任的则高达40.70%。可见,在初中生家庭中接近一半的夫妻,家庭教育协作情况不容乐观,缺乏应有的凝聚力。
对夫妻一致性的考查,也可通过家庭教育得以反映。从学生角度来看,父母教育行为是否一致能客观反映夫妻双方的一致性。当问及学生“父母在教育你时,通常会怎么样”时,认为父母总能意见一致的仅为52.39%,接近一半的家长在教子问题上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其中,“总各执己见”的高达27.49%。
图2-2-6 子女对父母夫妻关系的评价(%)
母亲则更倾向于向丈夫以外的人倾诉
在夫妻情感表达方面,是否将爱人作为情感第一倾诉对象是夫妻亲密度的直接体现。调查“遇到烦恼时您多数会向谁倾诉”,尽管“爱人”是第一情感倾诉对象,但其比例仍旧较低,不足三成,与“自我调节”的比例相当。进行父母对比发现,尽管父母都将爱人作为第一倾诉对象,但父亲更倾向于“自己调节”,而母亲则更倾向于向丈夫以外的人倾诉(朋友、长辈、子女)。这种差异源于社会化过程中对情绪情感的性别定位:男人被赋予坚强、隐忍的形象,倾向于压抑情绪,而不是建设性地宣泄情绪;女性则被赋予柔弱、被关照的形象,更易获得外界情感关照和支持。
图2-2-7 家庭教育自我评价与出现家庭负面事件的比例
图2-2-8 对配偶家庭教育评价与出现家庭负面事件的比例
图2-2-9 家长教育子女时是否相互配合(%)
图2-2-10 家长遇到烦恼时向谁倾诉
初中生有心事时愿意和家长分享的比例仅为17.87%
与青年时期相比,中年家长自我认同感的获得发生了部分转变,更倾向于通过被他人需要而获得自我满足。随着子女青春期的来临,其个人独立意识增强,生理和认知的发展为他们获取更大空间的自由提供了可能。于是,家长对被需要感的高诉求和青少年对父母需求的降低相互碰撞,成为了中年家长和初中生亲子矛盾的焦点问题。而这种矛盾并非部分言论所论述的那样会对亲子关系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相反,这种矛盾是中年家长和青春期子女必然遭遇的境况,且这种境况是可以通过有效的亲子沟通得以缓解和改善。因此,有效、充分的亲子沟通在初中生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但从本次调查来看,亲子沟通的时间和内容均反映出初中生家庭中亲子沟通有限。
从亲子沟通的时间来看,通过对父母休闲活动的调查发现,“与家人聊天”是家长除看电视以外选择最多的娱乐方式,占40.77%,与此同时,在问学生“你和父母沟通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选择“父母没时间”和“我没时间”的比例仅分别为6.23%、2.60%,可见,初中生家庭中,亲子沟通具备一定的时间保证。
那么,亲子沟通的质量如何呢?这可从亲子沟通的内容得到反馈。通常,亲子沟通的内容可以包含三类,即事务型沟通、消遣型沟通和情感型沟通,良好的亲子沟通应涵盖以上三种类型。对初中生而言,情感型沟通至关重要,深入的情感沟通不仅能加深亲子间的相互了解,更是化解中年家长心理“危机”和初中生青春期焦虑的关键。但从亲子沟通内容来看,则呈现出沟通单一、泛化的问题。初中生家长与子女聊天的话题多集中在“学习”和“学校”两方面,二者合计接近五成,而这类沟通多为事务型沟通,且沟通方式也多为单一的“家长询问,子女回答”的模式。而沟通话题相对开放,“什么都聊”的家庭仅为36.33%,很少聊天的家庭则高达14.53%。另外,情感型沟通在初中生亲子间也远远不足,在与子女沟通中,有27.04%的家长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孩子不愿对我说心里话”。而当初中生有心事时,愿意和家长分享的比例仅为17.87%,远远低于愿意与朋友和同学分享心事的比例(55.54%);同样,当父母心情不好时,向子女倾诉的比例也仅为4.10%。在这组数据中,父亲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状况更令人担忧,初中生选择父亲作为情感倾诉对象的比例仅为3.44%;子女作为父亲情感倾诉对象的比例仅为2.50%,均为同系列最低比例。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分析认为,当前,中年家长与初中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有效、深入的沟通不足。正因如此,在对亲子关系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学习、交友、家务、生活习惯、穿衣打扮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