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05日讯
导读:开年首个交易日A股就上演暴跌,两次熔断提前收盘,着实将众多投资者吓蒙了。熔断制度真的那么可怕吗?在这一制度下,投资策略又该作怎样调整?
熔断实施首日即提前收盘,让众多投资者心有余悸。
5日,A股波动仍剧,沪深300盘中跌幅一度接近3%,但尾盘在金融等蓝筹股拉升下勉强收红。
A股连续熔断概率低
分析人士表示,A股“熔断”不会成为常态,作为熔断机制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汇聚了大批优质大盘蓝筹股,不仅体量庞大,估值也在主要指数中处于最低水平。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认为,当前下跌的根本原因与熔断机制无关,市场本身有内在调整要求。
其中,1月8日减持禁令到期被认为重要利空因素。但证监会在今日盘前答记者问中已给出明确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对减持股份的比例进行限制,并将建立减持预披露制度。多家公司陆续公告“延长限售承诺期”。此外,从近年来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况且主板的减持压力要小于中小创,因此减持压力推动沪深300指数向下连续触及熔断阈值的概率不大。
今日央行也公开市场加码放量驰援流动性,单日净投放1200亿创近一年新高;外媒报道,央行今日疑似透过中资大行出手干预,推动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走强。传闻上午国家队入市买入蓝筹股等这些叠加因素,短期有望维稳市场,A股连续熔断的概率不大。
熔断制度下如何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应该承认,目前市场规则下的“熔断”机制有加剧市场恐慌情绪的作用,使得本应发生在单边市中的暴涨暴跌,在结构市中上演。回溯沪深300的过往表现,共有13次单日跌幅超过7%,大多发生在单边行情(特别是单边下跌行情)中。其中,2008年和2015年各5次,2007年2次,2009年1次。
西南证券认为,熔断机制下市场会出现较为剧烈的预期修正,如果适当把握,反向操作,即市场若再次剧烈下跌,可以选择买入被错杀的优质股。
此外,新年首日两度熔断,大盘暴跌对市场人气伤害较大,爱建证券认为市场进一步走弱已无悬念,短期内观望是最好选择。
机构建议,以中小散户为主的A股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交易规则较为陌生,临近熔断阈值时人为恐慌情绪被放大,在没有明显利空的前提下,不要自我恐慌,盲目割肉。
熔断制度下,这几类股票或具有更高的安全边际:
A、估值低的股票
沪深300指数整体估值较低,相关标的股票最为集中。在成分股中,除去亏损股,估值较低的多为银行、汽车、公用事业等,其中农业银行当年市盈率最低,仅为5.02倍。
B、国家队概念股
熔断制度下,考虑市场稳定性,国家队持有股票一般不会轻易砸盘,给该类股票提供相对较高的安全边际,如今日逆袭的国家队概念股梅雁吉祥即是一例。
根据证券时报此前统计,证金汇金及相关资产管理计划已经现身超过300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其中不乏前十大流通股东完全被国家队占据的情况。
C、大股东增持的股票
大股东增持表明了对相应上市公司看好的态度,如广汽集团、晋亿实业、中牧股份、浙报传媒、首创股份等均于近日发布增持完毕公告。
事实上,股灾以后,多家公司进行了增持行动。据WIND数据,2015年7月9日反弹开启以来,1487家公司重要股东总的股份变动方向为增持,其中浦发银行净增持金额最多,达60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