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舌尖》总导演陈晓卿十年谈“吃”结集成书,讲述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
本报讯(记者 卢欢)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火遍全国之后,总导演陈晓卿的名字也渐渐为人熟知,半是作为广受尊重的纪录片导演,半是作为酷爱美食的吃货。近日,他十年间谈“吃”的文章首度结集为新书《至味在人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本月初举办了新书沙龙活动。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陈晓卿美食观的集中展现。那些超市里的、菜场里的、馆子里的、工厂里的、锅里的、碗里的,但凡是吃的,统统被陈晓卿放归山林,重返江湖。其实不只如此,早在十余年前,陈晓卿就已开始在报刊写作美食专栏,记录他念念不忘的家乡味道,以及在江湖偶遇的人间至味。
那时候,陈晓卿是“老男人饭局”的常客。老六、杨葵、王小山、罗永浩……老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是著名博主,都能写出有趣同时意味深长的文字。他们经常聚餐,漫无边际地探讨人生到深夜。为了不被大家嫌弃,陈晓卿也开始记录饭局上的趣事。他的美食专栏便起步于此,老男人们在《至味在人间》中也被屡屡提及。
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在新书中,陈晓卿回望那些美好的饭局岁月,将自己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感慨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同样,要想做一手好菜,既需要好舌头,也需要好的技艺。陈晓卿回忆起自己见过的一些所谓好厨师,不觉得他们有多少高深的东西,更多的是用脑子做菜,讲究肌肉记忆,比如刀功和掂勺。
“我做《舌尖上的中国》时,找我的商人特别多,全国很多地方都开了叫‘舌尖上的中国’一条街,但我们没有参与过任何的东西。”陈晓卿解释道,很多美食是没办法从故乡带走,只能在那个地方才好吃。他举例说,像上海弄堂里的生煎,只能在那儿,搬到写字楼里面,生煎的味道就怎么吃怎么不像。“倒不一定是因为情绪和记忆,可能跟一些其他东西相关联,水、空气湿度等。”
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