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中,任何一种货币都不可能只升值不贬值,反之亦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八连跌,却几乎成了压垮一些人脆弱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担心股市持续暴跌,担心房子变成泡沫,甚至担心中国经济掉头向下……
这种担忧确实有些过虑。横向看,人民币加入SDR,已经迈出国际化关键一步,今天再看人民币值钱与否,不能简单地与美元比较,而需要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整体表现。正如央行所指出的,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的变化,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方向和幅度基本是相符的,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仍保持基本稳定。纵向看,沿着市场化道路前行的人民币,其升值贬值都在可控范围内。昨天在上海举行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就分析提出,中国人民银行不太会推行导致人民币大幅度趋势性贬值的政策。而在此前一天,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结束了八连跌。中长期看,贸易顺差、外商来华直接投资等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充足的外汇储备余额,都显示人民币并不存在长期贬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贬值并不就是坏事。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中国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冲击,近一时期的贬值,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将有利于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进而为自身转型升级创造出更加有利的条件,避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过快出局。这也是国际竞争中的常识,金融危机后,美国为了弥补产业空心化的短板,就曾利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机会,半强制地将一些曾经远赴海外特别是中国的工厂搬回本土。
原本正常的涨跌所引发的过度担忧和反应,隐藏着真正需要重视的“换挡焦虑”——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问题。习惯了连年两位数高速发展,习惯了全球瞩目的光环,当中国经济这艘航母驶向新常态时,许多人的心理并不适应,或者说,尚未调整过来。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以为风高浪急;一旦有逆水行舟,就想着弃船投海。对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并不比国外的分析机构聪明,他们在讨论人民币贬值时,引用最多的数据是,去年双十一当天,“中国支付宝的成交金额超过了美国感恩节三天假期所有线上线下商场总营业额”。
有些时候,适当的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明道若昧,进道若退,越是眼前短暂困难不断,越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开阔的视野——这是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逻辑力量,也是我们克服“换挡焦虑”所需要的必要定力。
更多精彩资讯>>>